【摘 要】
:
随着近年来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广泛应用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重大突破,高精度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数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球化学以及天体化学的各个领域中。镁(Mg)作为硅酸盐地球(Bulk Silicate Earth,BSE)及地幔中丰度第二的元素,其同位素体系在示踪各类地质过程,尤其是涉及到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再循环过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潜力。洋岛玄武岩(OIB)在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广泛应用与同位素分析方法的重大突破,高精度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数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球化学以及天体化学的各个领域中。镁(Mg)作为硅酸盐地球(Bulk Silicate Earth,BSE)及地幔中丰度第二的元素,其同位素体系在示踪各类地质过程,尤其是涉及到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再循环过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潜力。洋岛玄武岩(OIB)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不均一性普遍认为是与源区含有的再循环物质有关,因此,OIB的Mg同位素组成或可有效约束深部地幔中重循环组分的属性。本文以全球范围内的OIB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评估了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过程中Mg同位素的分馏行为,然后在此基础上将OIB的Mg同位素组成与富集地幔端元联系起来,进一步约束了富集地幔端元的属性,为探讨高温岩浆作用中Mg同位素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Hawaii及Louisville岛链分别位于太平洋板块的北部及南部,两者均被认为由经典板内地慢柱构造形成。对来自Hawaii的拉斑质玄武岩及来自Hawaii和Louisville的碱性玄武岩进行Mg同位素组成分析后发现,OIB整体的826Mg值变化(-0.29±0.07‰,2SD,n=17)几乎是正常橄榄岩质地幔δ26Mg值范围的两倍(-0.25±0.04‰,2SD)。此外,碱性玄武岩系列(δ26Mg=-0.31±0.04‰,2SD,n=12)相较于拉斑玄武岩系列(826Mg=-0.24±0.02‰,2SD,n=5)更富集轻的Mg同位素。作为对比,本研究同时测试了来自南太平洋的蚀变洋壳样品,它们具有强烈变化且明显重于正常橄榄岩质地幔的δ26Mg值(-0.1 8±0.08‰,2SD,n=13)。为了厘清是源区组成差异还是部分熔融造成了碱性与拉斑玄武岩之间微弱但实际存在的Mg同位素分馏,本研究在总结全球OIB已发表的Mg同位素数据基础上,将Mg同位素与多种微量元素比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Louisville样品外,其他典型OIB的Mg同位素组成与指示部分熔融程度的微量元素比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及显著性水平,而与指示源区特征的微量元素比值之间未见相关性。因此,典型OIB的Mg同位素组成差异主要由部分熔融过程控制。在相似的部分熔融程度下,Louisville玄武岩的δ26Mg值仍然低于其他典型OIB,而δ26Mg与Nb/Zr及La/Sm之间的负相关指示两者的源区即具有不同的Mg同位素组成,该差异与富集重Mg同位素的重循环蚀变洋壳组分(榴辉岩)熔融产生的熔体在母岩浆中的贡献比例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在评估部分熔融过程对Mg同位素的影响后,OIB的Mg同位素组成可用于示踪俯冲至深部地幔的重循环壳源物质。前人定义的两类富集地幔端元(Enriched Mantle),即1型富集地幔(EM1)和2型富集地幔(EM2),它们究竟代表何种物质虽已经过长时间的探讨,然而至今尚未完全解决。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具有典型EM1端元特征的Pitcarin熔岩具有异常轻的Mg同位素组成,由此证实EM1组分与重循环的古老含碳酸盐的远洋沉积物直接相关。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两类富集地幔端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本研究选取16件来自南太平洋Samoa岛链中Tutuila岛的新鲜OIB样品进行了高精度Mg同位素分析。样品包括造盾期及复苏期的熔岩。造盾期熔岩的放射成因同位素组成为87Sr/86Sr=0.7048~0.7087,143Nd/144Nd=0.5125~0.5128(εNd=-1.8~3.8),以及206Pb/204Pb=19.0~19.5。根据放射成因同位素组成,造盾期熔岩又可分为亏损(εNd>3.0)和富集(εNd<2.0)两组样品。富集组样品具有典型的EM2型同位素特征。复苏期样品相较于造盾期样品具有中等的Sr和Nd同位素组成,同时富集非放射成因Pb同位素。Mg同位素结果显示,造盾期亏损组及复苏期熔岩的δ26Mg值十分均一且基本位于正常地幔值范围内,且复苏期熔岩的平均δ26Mg值(-0.29±0.01‰,2SD,n=3)略微低于造盾期亏损组(-0.26±0.02,2SD,n=3)。较低的Th/La比值以及不极端的放射成因同位素组成指示这两组玄武岩的源区没有沉积物质的显著加入。富集组具有显著变化的Mg同位素组成(δ26Mg=-0.27~-0.16‰),同时极端样品相较于正常地幔明显富集重Mg同位素。富集组高δ26Mg值与高Th/La、高87Sr/86Sr、206Pb/204Pb以及低εNd之间高度耦合,且在相关图上这些EM2型Samoa熔岩与EMI型Pitcairn熔岩形成两类完全相反的趋势。因此,Mg同位素证据证实了两类富集地幔端元均与古老的重循环沉积物相关,即EMI组分为含碳酸盐的远洋沉积物,而EM2组分为不含碳酸盐的陆源沉积物。
其他文献
钙钛矿型氧化物具有相对简单的晶格结构和极其丰富的物理性质,而其在表面和界面上展现出来的不同于体材料的特征,使它们变得更加迷人。2004年A.Ohtomo和H.Y.Hwang发现两种能带绝缘体LaAlO3和SrTiO3界面上形成的高迁移率的准二维电子气,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自此以来的十几年间,人们对这一界面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并且也取得了很多突破。进入21世纪以后,传统半导体器
低温(4-15℃)是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温度对微生物个体的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生物种群分布和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低温成为生化法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工艺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现有研究需要寻求有效的低温强化技术,保证低温下活性污泥微生物(ASM)的正常性能。磁场具有磁生物效应,在生物法工艺处理污水研究中有良好的效用。本论文目的是研究磁场对低温下ASM适冷性的强化效果。微生物通过调节膜
近十年来,多铁性物质由于具有多自由度存储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多铁材料主要是指某种物质或体系,它同时具有铁电性、铁磁性、铁弹性和铁螺旋性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铁性性质。由于铁电性和铁磁性分别需要非占据的d轨道和占据的d轨道,这一要求使得铁电与磁性很难共存于同一种物质中。为此人们寻求新方案来得到多铁物质。本论文主要关注人工异质结多铁材料与结构有序及应变作用下的多铁性。一方面研究铁磁/铁电超晶格的铁电性以
复相磁电材料能在室温下表现出大的磁电耦合效应,在信息存储、滤波器及传感器等新型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薄膜生长技术的发展,使得制备高质量的薄膜样品成为可能,从而为由铁磁性和铁电性复合而成的磁电薄膜异质结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磁电薄膜异质结中的电控磁效应由于满足了器件设计所要求的集成化、多功能化以及低的能耗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
Polycomb蛋白复合物(PcG)主要作为表观转录抑制因子,调控一系列的胚胎发育过程并对干细胞特性的维持发挥着关键作用。PcG至少含有两种不同的介导基因沉默的蛋白复合物称为PRC1和PRC2。PRC2由核心亚基Eed、Suz12和Ezh1/2组成,Ezh1/2具有甲基转移酶活性可以催化组蛋白第27位赖氨酸的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H3K27me2/3)。PRC1含有核心组分Ring1A/B,Ring
大气CO2浓度上升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大约吸收全球人类活动排放CO2的四分之一,对减缓大气CO2浓度上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具有强烈的时空变化,准确计算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是认识全球碳循环过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前提。本论文针对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估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一问题,开展北美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优化计算研究,发展利用大气观测数据(
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了纳米微加工技术手段的丰富和完善,从而纳米微米尺度下研究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新的兴趣点。金属微纳结构在亚波长尺度下的对电磁场的强局域性质使得它成为了科研工作者极为关注的研究对象,由此催生出表面等离激元学(Plasmonics),并迅速与非线性光学等其他研究领域渗透,成为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围绕
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神经肽都是种类最多、作用广泛的一类神经调质。它们对行为的影响通常是作用于特定神经环路元件的内在特性(比如:兴奋性)和突触连接。我们利用具有实验优势的软体动物海兔的摄食环路来研究神经肽对行为的调节功能。此文中,我们研究了两种神经肽家族(leucokinins和SPTR),并阐明了它们对摄食运动程序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论文分为三部分:首先,我们着力于研究leucokinins
随着图像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全息术发展迅速。它采用数字图像传感器(如CCD或CMOS)代替传统的全息干板来记录全息图,在计算机中完成图像重建及相关处理工作,具有数字化、快速处理等优势,已在许多领域(如显微成像、动态分析和微结构测试等)得到广泛运用。然而较低的分辨率是限制数字全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围绕数字全息分辨率问题,分析了数字全息分辨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从重建算法和图像传感器两
Hedgehog(Hh)最早是作为体节极性基因被发现的,在果蝇幼虫阶段,它的缺失突变会影响其体节的形成。Hh信号在脊椎和非脊椎物种之间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胚胎发育和成体组织稳态,Hh信号活性的异常会导致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包括先天缺陷和多种癌症。之前在果蝇中的研究,表明蛋白激酶A(PKA)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Cubitus interruptus(Ci)以及类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