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安光头山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消费者和特殊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意义。有关秦岭地区土壤动物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无专门报道,为了开展这方面工作,笔者于2003年4月、5月、7月、9月和10月5次对长安光头山7个不同林型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该地区以及秦岭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 本论文分别从群落组成、群落季节动态、群落垂直分布、群落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群落分布系数和群落与生境之间的关系等七个方面对该区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在该区7个不同林型中共获得土壤动物29类,16992只,分属4门14纲。其中,大型土壤动物有23类,2244只,分属于4门11纲,占全捕量的13.21%。中小型土壤动物有27类,14748只,分属于3门12纲,占全捕量的86.79%。在所获得的土壤动物中,优势类群是螨类和弹尾类2类,常见类群是双翅类幼虫、线蚓类、鞘翅类成虫、石蜈蚣类、鞘翅类幼虫和地蜈蚣类6类,稀有和极稀有类群有21类。 2.该区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季节变化为春季=秋季>夏季,随月份变化趋势表现为5月>9月>10月>7月>4月。个体数表现出的时间变化趋势为9月>10月>5月>4月>7月。大型土壤动物密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为5月>9月>10月>7月>4月,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为9月>10月>5月>4月>7月。可见该区7类林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和密度均表现一致性的季节消长,即秋季>春季>夏季。 3.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土体中的垂直分布大致表现为A层最多,B层、C层较少的一般规律,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4.经过统计分析发现:7类林地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E)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优势度指数(C)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各类林地土壤动物H′指数大小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将各个群落不同时期的H′指数进行累加,取平均数结果发现,太白红杉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阔叶杂木林群落,而人工落叶松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分别对H′指数、J指数、C指数和E指数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以不同林型为调查单位时,4种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月为调查单位时,不同月份间的4种指数具显著的差异(P<0.05)。结果说明光头山地区的大环境趋同,只是随季节的变化,各个指数有所差异。以各个群落不同月份的类群数、个体数、H’指数、J指数、C指数和E指数作为基数,分别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一致结果,7个土壤动物群落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且太白红杉林群落和针阔混交林群落最为相似。通过对光头山地区土壤动物的生境分布系数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有广性分布型土壤动物13类,占类群总数的44.80%,中性分布型土壤动物5类,占类群总数的17.20%,狭性分布型土壤动物11类,占类群总数的38.00%。可见,在该地区以广性分布型土壤动物主,是该地区土壤动物类群组成的基础。分别对土壤湿度和四值进行多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发现在各林型所测的土壤湿度、PH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将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分别与土壤湿度和pH值进行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比较,发现类群数、个体数与土壤湿度、pH的相关性均达不到显著水平(p>0.05)。可见,该区各林型的土壤湿度和PH值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其变化对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没有造成显著性影响。
其他文献
该文为中国长蝽总科若虫的首次系统研究,论文分为五个部分.一、总论.从世界范围来看,半翅目—异翅亚目若虫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很多种类的卵和若虫尚不为人们所知,大量生物学和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农业逐渐被提上日程,然而在国内,包括浓药喷洒中的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处于手工操作,对喷洒药量的把握也生靠农户自己的经验,效率低下,还会造成空气
目的:1.了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对肺泡上皮II型细胞干性的维持作用。2.建立肺泡上皮II型细胞使用滋养层的体外培养及传代的技术方法。3.了解白血病抑制因子在AT2细
近年来,金纳米材料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光学、电磁学以及力学特性而被人们广泛关注。而对金纳米颗粒的局部等离子共振特性(LSPR)的研究更是成为在很多研究领域中的重中之
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网络的动态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由于具有较大的波长调谐范围以及快速的波长切换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并在下一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背景:  DNA甲基化是主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之一,能够引起染色质结构变异、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
芥菜(Brassica juncea)几丁质酶基因BjCHI1受伤害、茉莉酸、虫食、真菌侵染等的诱导,因此BjCHI1启动子是一个诱导型启动子.克隆BjCHI1启动子并阐明其功能,对了解芥菜几丁质酶
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对C24拟南芥自体嫁接组合嫁接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C24拟南芥下胚轴自体嫁接后4d,在接穗和砧木中就已有管状分子和筛分子的分化.嫁接后7d,在嫁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