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广西部分地区MSM人群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on-occupational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nPEP)的知晓情况及服务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对25例MSM关键知情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其对nPEP服务的看法、需求和建议。对344例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高危行为、服务利用等信息,分析其对nPEP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定性资料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描叙性分析并归纳总结;定量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对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高危行为、nPEP服务的知晓和需求等变量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的nPEP服务需求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是否需要nPEP服务为因变量,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OR(95%CI)值,以P<0.05作为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分析nPEP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1定性访谈结果:25例访谈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1岁,多数人认为MSM人群中HIV非职业暴露风险普遍存在,大部分被访谈者自述有nPEP服务的需求。受访者认为,对当地MSM人群艾滋病疫情的了解、发生高危性行为、nPEP服务的价格、药品的副作用等可能是影响nPEP服务需求的因素,大部分被访谈者建议开展nPEP服务,并认为该服务的开展不会导致危险性行为增加。2定量研究结果:2.1人口及行为学特征:344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中位数为26岁,未婚的占82.3%(283/344),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7.2%(300/344),月经济收入3000元及以下的占66.6%(229/344)。仅57.6%(198/344)的研究对象最近半年每次与同性肛交均使用安全套,27.3%(94/344)曾经历过安全套意外破裂、滑脱、或者被对方故意拔套等危险性行为,53.5%(184/344)半年内性伴数为2个及以上,5.2%(18/344)使用过新型毒品,无共用针具注射毒品者。2.2对nPEP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22.1%(76/344)的研究对象调查前听说过nPEP,60.2%(207/344)在获知nPEP服务内容和特点后,自认为存在nPEP服务的需求,86.0%(296/344)认为国家应该开展nPEP服务。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自我报告性取向、月经济收入水平、半年内主要的性角色、半年内固定性伴个数、对当地MSM人群艾滋病疫情的了解、是否使用过新型毒品、是否担心nPEP药物的副作用及是否在乎nPEP服务的价格对nPEP服务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半年内固定性伴个数3个及以上[OR=8.12(95%CI:0.99-66.68)]、认为当地MSM人群艾滋病疫情严重[OR=2.07(95%CI:1.14-3.73)]、月经济收入 3000 元以上[OR=1.73(95%CI:1.05-2.85)]是主张需要nPEP服务的促进因素,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23(95%CI:0.10-0.55)]和担心药物副作用[OR=0.41(95%CI:0.25-0.68)]是主张需要nPEP服务的阻碍因素。2.3实施nPEP服务对MSM人群危险性行为的可能影响:若开展nPEP服务,仅有8.4%(29/344)的研究对象认为其安全套使用会减少,仅5.8%(20/344)认为其性伴数量会增加。结论与建议1广西部分地区MSM人群知晓nPEP服务的比例低(知晓nPEP服务所占的比例少于被调查者的四分之一),但在获知并了解nPEP服务后,对该服务存在较高的需求,绝大多数研究对象(86.0%)认为应在MSM人群中开展nPEP服务。2影响MSM人群对nPEP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有自我风险认知、对当地MSM人群艾滋病疫情的感知、药品的价格及药品的副作用。3 nPEP作为一项有效的生物医学干预措施,应在我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开展,及时阻断暴露后HIV感染,为MSM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更多途径。4建议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和MSM社区小组力量进行宣传和转介,卫生专业机构如医院或CDC等在暴露风险评估基础上推广nPEP服务,并制定合理nPEP价格,促进MSM主动求医行为,发生HIV暴露后能及时利用nPEP服务。在开展nPEP服务的同时,继续强化警示性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鼓励减少危险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伴数,双管齐下,以减少MSM人群的HIV新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