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状况在过去的近20年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受地理位置及降水等多方面因素,整体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土地利用变化(LUCC)研究自从上世纪提出至今已经在不同的区域内进行了研究。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兰州市域中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通过1995年、2005年、2016年兰州市三期土地数据,在ARCGIS技术的支持下分别利用土地利用数量模型和景观格局稳定性指数对兰州市近2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相关影响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从1995到2005年,兰州市各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不频繁,在这一时间段内六类用地类型的年均变化率均在1.0%左右,从整体上看,发生的变化较为平缓,土地利用强度不大;在2005-2016年之间,和上个时期相比,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增速快,年均动态变化指数达到了-1.87%、1.55%和14.34%;其中永登县、榆中县土地综合年变化速率变化较大,分别达到2.965%和2.422%;站在土地利用强度角度分析,在2005-2016年间,土地利用强度发生变化,其变化率是4.93%,是所有五区三县增加最明显的区域,这也反映出近十年期间兰州市建设用地类型是主要的转入用地。(2)在过去的20年中,兰州市市区景观格局存在着各种景观类型的分布在不同的时期内存在着不均衡发展的情况,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表现为景观类型面积增加,边缘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减少以及连通性增加的特点,从景观稳定性指数来看,耕地和建设用地作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类用地,景观稳定性指数也在逐渐增大,建设用地稳定性指数的排序更是由1995年和2005年的第3位和第4位上升为2016年的第1位;草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整体呈现破碎度降低、集中化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景观稳定性指数的降低说明相对于耕地和建设用地来说,未利用地、水域以及林地,更有可能变成其他的一系列用地类型。(3)对兰州市土地用地类型变化主要驱动因素展开研究,经过灰色关联分析,耕地和建设用地与各驱动因素相关性较高,关联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耕地0.9188、建设用地0.9132,关联度指数最小的为水域,关联度指数仅为0.2048。从各影响因素对兰州市用地类型的平均关联度指数值来看,将其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即:水域、林地、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耕地。这也反映出耕地和建设用地两类用地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