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梁支撑增宽钢结构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协同作用分析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z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以及生态问题等诸多因素将改造工程推向了历史性的高峰。其中钢结构以自重轻、施工方便、外形美观、污染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量的改造工程中。本文结合陕西省西安市魏家湾城中村改造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某托梁支撑增宽钢结构及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的组合结构进行建模,对比分析在静力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托梁支撑增宽钢结构及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变形特征;研究钢梁与原结构间采用铰接、刚接等不同连接形式对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具体内容和结论如下:(1)首先对工程中钢梁与混凝土柱间常用连接形式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各自的特点,并结合使用空间、经济指标及工期等因素后,选取刚接和铰接两种连接形式并对其进行建模分析。(2)对原结构和两种采取不同形式连接的组合结构进行标准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分析,结果表明,静力荷载作用下,钢梁铰接于原结构柱时,钢结构部分的受力大,对原结构的附加力小;而钢梁刚接于原结构柱时,钢结构部分的受力小,对原结构的附加力大。(3)对两种不同连接形式的组合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刚接及铰接方案各模态与原结构相似;而铰接方案的局部振动早于刚接方案。(4)通过对原结构和两种不同形式连接的组合结构进行Y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得知,增宽后原结构部分的受力和变形增加,且刚接时增加量较大;同时铰接时,钢结构部分的受力和变形也较刚接时大。(5)通过对两种不同形式连接的组合结构进行竖向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研究托梁支撑对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地震作用下,托梁的内力和变形均小于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承载力和变形均满足规范,增设托梁的改造方案可行。(6)对原结构和两种不同形式连接的组合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结果表明,输入三条地震波的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反应谱分析结果一致。(7)对托梁支撑钢结构部分进行单独建模分析,并与组合结构整体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钢结构单独建模进行简化计算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在广大县城和乡镇建筑中应用较普遍,是底部大空间、上部为住宅的建筑首选结构形式。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都江堰市区等高烈度区大量底部框架房屋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了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肋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双单元模型法,在材料的本构关系方面,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别选用4折线的钢材本构关系和考虑
碎石桩复合地基以其良好的工程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路堤、桥梁、蓄水池、港口以及低矮民用建筑的加固处理中。当采用碎石桩加固软土时,其承载性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桩侧土体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我国超高层建筑在近十多年得到了高速的增长。超高层建筑属于柔性结构,风致响应会比较大。所以结构的风效应逐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对于快速、准时、大运量公共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大,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轨道交通线网越来越密集,但是,由于早期规划设计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外观要求越来越高。不锈钢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完美的表面装饰性、超强的耐腐蚀性,在建筑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对不锈钢材料
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阶段,但是许多数据表明地球可能进入地震活跃期,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受到考验,新型的隔震技术才是未来的发展之路。采用橡胶支座的隔震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建筑。然而,高层建筑大量出现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竖向变形差异就
近期,随着地震活动的频繁,建筑工程抗震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观注,特别是集大量资源及安全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其抗震性能的研究则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本文针对广州市天河区一高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住宅结构体系,具有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有利于保护资源及环境的优势,便于标准化、定型化、工厂化生产,其保温、隔热、隔声及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