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部安多地块的岩石学与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中部的安多微陆块位于羌塘地体与拉萨地体之间,出露有大范围的结晶基底,是认识和研究青藏高原早期构造历史的重要窗口。一般认为,安多微陆块主要由新元古代的酸性火成岩和早古生代的酸性和基性火成岩,以及古生代的沉积岩组成,这些岩石一起经力了中生代的高压变质作用,并伴随着同时期的岩浆岩侵入,但其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为更好地认识安多微陆块组成与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对安多微陆块早古生代的酸性和基性火成岩和它们的中生代变质作用过程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分析安多微陆块古生代岩浆岩的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并探讨了中生代高压变质作用的时限及构造意义。安多地块的变质岩包括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基性麻粒岩。基性麻粒岩以透镜体形式出露于片麻岩中。基性麻粒岩透镜体的边缘常转变为斜长角闪岩,有的全部转变成斜长角闪岩。基性麻粒岩多为块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变斑晶为石榴石,变基质为单斜辉石和角闪石。石榴石边缘常发育由斜长石+角闪石组成的后成合晶,单斜辉石可被角闪石部分替代。这表明基性麻粒岩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斜长角闪岩主要斜长石和角闪石,含少量黑云母和石英。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组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安多地块的早古生代火成岩包括酸性岩和基性岩,显示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很可能形成在火山弧构造环境中。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安多陆块的基性火成岩中的继承锆石具有条带状环带,高的REE含量,HREE富集和弱负Eu异常的配分模型,高的Th/U比值(0.8~1.8),表明其为岩浆结晶成因。这些岩浆锆石给出了约508Ma的原岩年龄。酸性火成岩中的继承锆石发育典型的振荡环带,并以HREE富集和强负Eu异常、高的Th/U比值(0.5~0.7)为特征,表明其为岩浆结晶因成。这些锆石得出了约443Ma的原岩年龄。基性麻粒岩中的变质锆石Th/U比小于0.1,具无分带或弱分带结构,HREE平坦,无明显Eu异常,属于变质成因锆石,所得山的186Ma的年龄代麻粒岩的变质年龄。角闪岩中的变质锆石Th/U比小于0.1,无分带或弱分带结构,HREE平坦,无明显Eu异常,属于变质成因锆石,得出了178Ma的变质年龄。片麻岩中锆石的增生边的Th/U比小于0.1,HREE相对富集,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属于变质成因,并给出了174Ma的变质年龄。因此,我们认为安多高压麻粒岩的峰期变质作用发生在约186Ma,其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发生在178-174Ma。基于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安多地块经历了早古生代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形成了双峰式岩浆岩。在中生代,安多地块俯冲到羌塘地块之下,发生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在后来的折返过程中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
其他文献
一般而言,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有两种教育评价形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传统的终结性评估在中国一直扮演主要角色,但是它有着很多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论文综述
司法公正是法律价值的评价标准,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实体公正是公正的本源,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实体公正具有相对性,程序公正是看得见的公
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在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转型加
本文试图以胜任力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人才市场需要的人才胜任力为前提,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型理论与方法,以此来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达到高
政治理论学习是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是指导工作实践的有力思想武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上世纪70年代首次成功合成导电聚合物聚乙炔以来,导电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而聚苯胺因其具有多样化的结构、特殊的质子掺杂型、良好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个人身份的认证成为了其中的一大特征。要准确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来保护其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了信息化时代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
背景:在一些欧美的国家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占有妇科恶性肿瘤的首要地位。在我国,也严重威胁着恶性肿瘤的女性的身体健康。在过去的二十年来,其发病率在显著的上升的趋势中。
本文从语用学视角对幽默话语进行了分析,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幽默言语行为,因而本文的理论支撑是言语行为理论。另外,作者还从试图语用原则角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