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手段,在加强企业与外部信息沟通、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体,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利益关系人作为契约各方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财务报告因而成为他们沟通的重要“桥梁”。它通过向各方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及风险水平,从而对企业做出全面的评价。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内容越相关、可靠,越充分、及时,其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也就越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正如查特菲尔德教授在《会计思想史》中所述,“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正是在不断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中发展形成的,从单一的资产负债表,到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体,附注和其他报告为辅的财务报告体系,直至最近新推出的第四张报表——全面收益表。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反应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从工业时代演变而来的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强烈批评,指责财务报告没有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必然要不断发展和变革。基于此,笔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现行会计实务的提高,为改进我国财务报告起到思路引导作用。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在对大量相关文献对比、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并以此作为改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在系统地探讨新经济环境下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受到的冲击,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特有问题之后,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观点。论文的主体部分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及其演变。从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