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主要探讨了种族、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延性。随着西方文论的发展,斯坦贝克研究者不断用新理论从新角度来诠释他的作品。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斯坦贝克敏锐地发现了人类意识里对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敬畏和热爱。他热爱自然,所以愤慨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他敬畏自然,所以正视自然法则的残酷。他一生都在书写人类生存的故事,描述其生存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一个美国作家,他深知美国的主流文化是物质的,睿智地洞察到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科学与技术的不和谐性,从而审视人类的存在,探索人类的未来。本文采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对斯坦贝克不同创作时期的主要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其作品中体现的一以贯之的生态哲学,以及这种哲学所折射出的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环境问题,科技与人的矛盾。文章分为引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论部分通过对斯坦贝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关于其作品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以生态视角重新审视斯坦贝克的作品,挖掘其作品中隐含的生态观,对陷入环境危机的当代社会是一种警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生态批评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斯坦贝克和生态批评之间的渊源。首先概括生态批评从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到环境正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分析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环境正义思想的含义。其次通过斯坦贝克童年的经历、他和海洋生物学家爱德华·里基茨的友谊,以及超验主义影响三个方面,来说明斯坦贝克和生态批评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其生态思想的意义。第二章分为四部分,主要分析斯坦贝克30年代作品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第一部分以《致一位未知的神》(1933)、《煎饼坪》(1935)等作品为例,挖掘其早期作品中对自然敬畏和生态整体主义追求的哲学思想。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土地伦理以及其中体现的生命共同体的哲学思想。第三部分以《愤怒的葡萄》(1939)为例,详细分析他作品中的大地伦理哲学思想,并探讨他对科学与术的批判与反思。第四部分结合斯坦贝克写作的现实主义特点,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的现实批判性。第三章分为三部分,主要分析斯坦贝克30年代之后的作品的生态整体主义和环境正义思想。第一部分以《罐头厂街》(1945)、《珍珠》(1945)等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其中生态和道德结合的主题思想。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伊甸之东》(1952)、《烦恼的冬天》(1961),探索其对精神生态的要求与建构。第三部分以他的两部非虚构作品《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1962)、《美国与美国人》(1966)为例,探讨其环境正义思想的体现。结论部分总结概括斯坦贝克作品体现出的生态思想,点明对其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文化意义,并总结其思想的矛盾之处。通过对斯坦贝克作品的生态思想研究,读者会发现他在生态整体主义的基础上,对社会与自然、伦理与道德、人性的善与恶进行伦理整合,以期构建一个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