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曲度变化与神经功能改善、疼痛症状缓解、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MS)患者55例,分为两组并分别用两种手术方式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行传统丝线悬吊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平均57.1岁(42-75岁)。B组行微型钛板固定法椎管成形术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平均56.6岁(47-68岁)。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并计算神经功能恢复率,手术前后行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恢复情况,通过手术前后颈椎X线检查,测量并计算颈椎曲度指数CCI(cervical curvature index)的丢失,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计算其发病率,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5-39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术前比较均获得明显改善,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60.2±15.2)%,B组患者为(62.8±13.4)%,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缓解,VAS评分,A组为(2.14±1.78),B组为(2.55±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丢失,A组患者丢失指数为(4.5±2.5)%,B组患者为(2.8±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曲度丢失明显大于B组。轴性症状发病率,A组为39.13%,B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高于B组。结论:1.微型钛板固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传统丝线悬吊法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都能得到很好的神经功能改善。2.相比传统丝线悬吊法椎管成形术,微型钛板固定法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效果更好,可减少颈椎曲度的丢失。3.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与轴性症状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防止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能有效防止轴性症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