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为山茱萸科多年生落叶乔木,其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是我国的一种常用药材。随着山茱萸药材的市场需求增加,山茱萸被大量引种栽培。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的途径研究其适宜生境分布,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山茱萸的栽培种植、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与建议。随着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常被用来描述与模拟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物种分布模型可以适用于模拟任何生物的分布。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模拟效果,涌现出许多模型算法以及改进,组合模型便是其中的一种改进方法。同时,为了考虑不同环境变量对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将环境变量分为三类,环境变量Ⅰ(只包含气候变量),环境变量Ⅱ(包含气候、土壤和地形变量)和环境变量Ⅲ(包含气候、土壤、地形与遥感变量)。在BIOMOD 2程序包中分别构建预测模型,通过比较SRE、CTA、RF、GLM、GAM、GBM、ANN、FDA 和 MAR S,共9种不同的物种分布模型的评价结果,选出评价较好的模型构建组合模型,分析单一物种分布模型和组合模型的模型评价,以及山茱萸潜在地理分布的预测结果,对比不同模型的表现,并分别绘制三类环境变量中主导因子的响应曲线图,明确其对山茱萸分布的影响范围。此外,为了明确气候变化对山茱萸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采用未来两个不同时代三种不同RCP情景的气候条件作为环境变量,构建山茱萸潜在地理分布预测模型,分析其地理分布在未来气候下的变化范围与趋势,为山茱萸栽培种植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当前环境变量下,单一物种分布模型评价较好的是RF和MARS,较差的是SRE,3种模型均可较好的预测山茱萸的潜在地理分布,且随着环境变量的增加,模型预测分布逐渐缩减。组合模型优于单一物种分布模型,在三种环境变量下,其中预测效果最好的组合是包括气候、土壤与地形的环境变量,且结果显示,环境变量类型的适量增加,有助于提高模型预测的精确度。同时比较不同环境变量下山茱萸潜在地理分布的预测结果,发现不同模型预测的高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与河南交界处,湖北西北部,安徽西南部以及浙江西北部与安徽交界处。进一步分析统计不同环境变量预测的山茱萸潜在地理分布面积显示,基于气候变量的山茱萸潜在地理分布的适宜区面积最大,而其余两者的适宜区面积相差不大,表明环境变量种类对物种分布预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应尽量选择多种类型的环境变量,以增加对物种分布描述的准确性。此外,在三种环境变量下,主导因子均为Bio6、Bio4以及Biol7,表明气候变量是影响山茱萸潜在地理分布的环境变量,同时相对于降水量,温度对山茱萸的影响更大。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模型评价最好的是RF,其次是GBM,模型评价较差的是SRE和CTA。2050s,山茱萸潜在地理分布的高适宜区向北迁移,适宜区分布减小。我国的高适宜区范围减小趋势明显,在朝鲜半岛以及日本,高适宜区向北迁移趋势更加显著。2070s,山茱萸潜在地理分布的北移趋势减小,高适宜区和适宜区分布区域进一步减小。在RCP2.6情景下,山茱萸分布出现向南返回趋势,而RCP8.5情景下,其北移趋势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