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胆子为苦木科(Simaroubaceae)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的成熟种子,又名老鸦胆、苦榛子、苦参子等。主要分布在亚洲、印尼、澳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其主要化学成分有苦木内酯、黄酮、三萜及生物碱等多种类型,且这些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疟、抗炎、抗病毒等多种活性。特别是苦木内酯类的抗肿瘤作用,是众多学者主要的研究对象。本课题以鸦胆子为研究对象,对其二氯甲烷部分、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活性测定。目的:本课题以鸦胆子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研究,通过热提取法对其进行提取,柱分离色谱、制备薄层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来得到单体化合物。应用UV、1D及2D NMR、MS等波谱技术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通过系统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活性测定,来完成对鸦胆子所含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方法:鸦胆子原药材12 Kg通过95%工业乙醇热回流提取后,经石油醚、二氯甲烷及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共得到三部分。其中二氯甲烷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制备薄层色谱法、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及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反复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经过UV、1D及2D NMR(1H-NMR、13C-NMR、1H-1H COSY、HMBC、HMQC、NOESY、ROESY)、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最后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3、4、15对三种人肝癌细胞Bel-7402、SMMC-7721和Hep G2的抗肿瘤活性,用阿霉素、顺铂、紫杉醇、甲氨蝶呤作对照。结果:通过对鸦胆子进行的系统提取分离,共得到2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3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9个苦木内酯类化合物:bruceine A(化合物3),bruceine B(化合物4),(+)-dehydrobruceantinol(化合物10),bruceantinol(化合物11),bruceaketolic acid(化合物12),bruceine C(化合物15),bruceine D(化合物16),yadanzioside G(化合物17),dehydrobruceine B(化合物22);5个甾醇类化合物: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β-stigmas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1),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sterylβ-D-glucoside)(化合物2),β-谷甾醇(β-sitosterol)(化合物5),豆甾-4,22-二烯-3β,6β-二醇(stigmasta-4,22-diene-3β,6β-diol)(化合物8),7-羟基-豆甾醇(7-hydroxy-stigmasterol)(化合物9);3个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olin)(化合物18),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化合物19),芹菜素(apigenin)(化合物20);3个苯甲酸酯类化合物:香草酸(vanillicacid)(化合物14),紫丁香酸(syringic acid)(化合物21),没食子酸甲酯(gallincin)(化合物24);2个含氮化合物:吲哚-3-甲醛(1H-indole-3-carboxaldehyde)(化合物7),2,4-嘧啶二酮(2,4-dihydroxypyrimidine)(化合物26)及一个含苯化合物:dehydrochebulic acid trimethylester(化合物23)。MTT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4、15对三种肿瘤细胞株(Bel-7402,SMMC-7721和Hep G2细胞株)均有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被含化合物3(浓度为10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后,Bel-7402细胞株存活率约为25%,SMMC-7721细胞株存活率低于5%,Hep G2细胞株存活率均为50%。在被含化合物4(浓度为10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后,三种细胞的存活率分别约为15%,5%,50%。在被含化合物15(浓度为10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后,三种细胞的存活率分别约为20%,5%,50%。结论:通过对鸦胆子的系统分离,最终从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其中已鉴定23个结构,化合物1、2、7、8、9、20、24、26为首次从鸦胆子中分离得到。通过MTT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3、4、15对三种肿瘤细胞(Bel-7402,SMMC-7721和Hep G2)均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SMMC-7721细胞株,分别在三种化合物作用下,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5%,对细胞的抑制强度远远超过对照品阿霉素、顺铂、紫杉醇、甲氨蝶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