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语言之维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i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研究了1917到1923年之间发生的新诗革命.新诗在诞生初始就逐步形成自己的传统.由于这个传统和旧诗传统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这使得新诗继承旧诗传统存在一定的困难,必须对新诗回归传统的主张保持很大的警惕.论文由六部分组成:导论,相关理论背景,诗体解放:理论及现实,新诗:寻求语言之旅,新旧传统:几次争论,结语.导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研究范围和分析视角以及相关文献.论文没有采取严格新诗"史"的方式展开叙述,而是更注重新诗内部"问题"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从后来人的视角回望过去,而且从过来人的身份了望现在.第一章介绍死文学活文学和现代文言写作的翻译性两个与论文直接相关的背景.弄清这两个问题是为分析新诗和旧诗传统的异质性提供背景支持.第二章具体分析新诗革命展开的过程.先分析新诗革命之所以发生的语言学上的原因,再分析新诗革命具体的展开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两个小个案来进一步透视新诗革命展开过程的丰富性.这两个个案是,《小说月报》杂志在新诗革命时期刊发新诗的情形、新诗革命时期翻译介绍外国诗歌的的状况.第三章通过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等三种新诗文体,在新诗革命时期的新变和特征,来分析新诗是如何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寻找到适应自己文体的诗性语言.认为要重新认识初期新诗各文体在历史情境中出现的一些特征,不能简单地从"诗"性的角度去指责,而是必须从新诗寻找语言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特征的价值.第四章借古诗今译、抄袭事件、"丑的字句"三次论争事件来认识新诗和旧诗美学之间的异质性.指出发生这三次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诗和旧诗在语言使用上发生了变化.语言变化因素的存在导致新诗和旧诗之间产生一定的异质性.新诗和旧诗异质性的存在使得新诗继承旧诗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很大困难.结语部分总结全文,介绍相关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明末清初特定时代环境,选取其中有着特殊身份与经历的著名女性文人朱中楣为研究对象。文章一方面通过对朱中楣特殊的生存状态的关照,展示女性探寻和发现自我的心路历
白朗,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代表性的东北女性作家,多年来,她的叙事文本一直未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白朗的作品拥有着独特的叙事风格。从白朗的叙事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二十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之作,也是对于当时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一部作品。多年以来,关于文本的解读和阐释,尤其关于小说的主题意蕴,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简略地说,《生死场》的内涵
随着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建筑工程在施工中使用深基坑技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不仅能够为深基坑提供更有效的保护,还能够提高防渗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施工难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道路施工的安全性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边坡防护是确保道路工程施工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道
苏青是上海沦陷时期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堪称“时代之子”,时代的风云变幻都可以在她的身上找到影子。上海开放的胸怀吸纳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形成了具有多向性思想意味的海派
焦点是语用层面的概念,属于表层结构.焦点分为信息焦点和对比焦点.信息焦点是信息结构在句法结构上的体现,在各种语言中语法化程度都很高,对不同语序的意义有较好的解释.而对
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建筑的审美与视觉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在现代化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
该文主要是想说明昆德拉的小说观和他的写作态度、写作追求对中国80年代及90年代文坛的影响,重点是在90年代.中国作家长期忽视文学的本体性,强加给文学很多道德和教化责任,关
建筑物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建筑物高层数量的激增,都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公司需要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和施工情况做到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