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行交际活动最重要的工具当然是语言,但是交际工具决不只是语言,例如还依靠很多非语言的符号。实际上,社会交际常常混合了语言与非语言这两种工具。”(陈原,1983:177)陈原的话告诉我们: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有效的交际取决于非语言信息。对非语言信息的无知会造成不完整的交际。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一起构成了整个交际过程,它们相互补充,同时又各具特色。 至于何谓非语言交际,众说不一。总的说来,非语言交际是人类在语言之外进行交流的所有符号。或者说,非语言交际是指在交流环境中除去语言刺激以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交流的双方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唐德根,2000:384)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时间学、体距语、目光语、副语言和物体语等。非语言交际是一个难以觉察的、多维度的而且常常是一种自发的过程。我们有时对于自己不经意发出的非语言行为意识不到,认为理所当然,但是它们对交际过程确实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研究交际活动时,人们过去常常强调说话的内容,而忽略了说话的方式。低估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对于交际活动,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同样重要。例如有研究表明,当我们初次与人见面时,我们所说的内容对别人最初的影响只占7%,其他信息的93%由体态语(55%)和语音语调(38%)组成。(Levine et al,1982:43)一些早期的估计认为,非语言交际影响大约占整个交际过程的65%到93%。(Samovar et al,1981:155)后来的研究认为将近三分之一的信息来自非语言。(Birdwhistell,1970:371)在一个研究非语言交际的项目中,更多的最近研究表明大约由三分之二信息由非语言传递。语音学家Divid Aberombie声称:我们用器官说话,但是我们却用整个身体交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非语言交际的准确性在某些方面要优于语言交际。或许上述观点夸大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但是非语言交际的确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无处不在,包罗万象。人类学家Hall认为,人类的生活没有一处不受到文化的影响。(Hall.1959:169)文化与交际虽概念不同,两者却直接相关,因为文化是通过交际得以学习、流传和保存的。“文化就是交际,交际就是文化”。(Hall.1977:14)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非语言交际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也形成了不同的非语言交际系统。毋庸置疑,有些非语言行为是共同的(正如达尔文在一百多年前所声言的那样)。然而总的来说,非语言交际具有文化特性,它是社会文化的反映,而且因文化而异,成为某种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非语言交际系统,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障碍。对其它文化的非语言交际的无知会造成严重误解。人们很容易无视这些差异,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文化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文化中心主义。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取决于对其他文化背景的较好了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文化差异必须予以考虑。对之进行最有效的研究方式就是通过文化对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跨文化意识,理解文化差异,克服文化中心主义。从而达到有效交际与交流的目的。 中国文化(主要是指汉文化)与美国文化迥然不同。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和道教的影响。较注重集体主义和人际间的和谐,突出群体依存,是一种群体或聚拢型文化。而西方文化的内核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自主,是一种个体或离散型文化。中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非语言交际规则。本文的第三部分从文化的视角详细地对中美非语言交际进行了对比研究。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是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第四部分阐述了非语言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把非语言交际引入外语课堂教学。我真心希望本文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