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工业化、信息化、社会民主化和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里,传统的关于性别角色的界定,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环境。一个人的性别角色意识、态度和定位,不仅关系到个人本身未来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未来家庭的教育质量和未成年人的发展。高中阶段二年级是学生学习和适应社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期,也是学生性别行为和态度养成乃至成型的重要阶段,本研究以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高二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学校学习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在以往众多研究基础之上试图验证其性别角色理论,探讨双性化性格是否是最佳的性别角色模式。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师教学,在课程中引入社会性别角色视角,用男女性别角色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审视教育中的问题,破除性别角色领域的偏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性别意识,帮助高中生走出性别角色取向的困境。研究结论如下:(1)在性别角色问卷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中,不同性别角色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差异不显著,但在分量表中:在敌对因子上,典型女性化与双性化、未分化与双性化有显著差异;在抑郁因子上,双性化与未分化有显著差异;在焦虑因子上,双性化与未分化有显著差异;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双性化与典型女性化、双性化与未分化存在显著差异;在情绪不平衡因子上,双性化与未分化、典型女性化与未分化存在显著差异。(2)典型男性性别角色的同学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平均分为20.75分,典型女性角色的适应性平均分为19.37,双性化性别角色的均分为25.07,未分化性别角色的均分为17.67。四类性别角色之间差异显著,事后分析显示双性化与女性化、未分化数据差异显著。即双性化性别角色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高于典型女性角色的学生和未分化性别角色的学生。(3)呼吁应该着重从学生自身、家庭教育、教师教学和学校教育四方面入手开展双性化教育。学生自身要消除自身存在的性别认识偏差,敢于追求、勇于打破自身限制,敢于并且擅于与异性同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父母首先端正观念,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经常查看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是否有性别认识偏差,鼓励孩子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引导他们发现异性的优点;父亲要给予孩子多一些男子汉形象的榜样示范,塑造和健全男孩子的男子气概。学校方面要着手组织性别教育课程,使全校教职员工掌握正确的性别知识、形成性别公平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衣着、行为和语言不做过多的抹杀性别的束缚;购买和使用无性别歧视、无性别角色刻板化的书籍和教材;最后作为教师要端正观念,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做关于性别角色方面的暗示和误导;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学生们性别角色特征发展情况。鼓励男女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固定角色,在相互了解中获得双赢;注重培养和强化男生们的新男性角色意识,塑造坚韧和勇敢的男性气质;关注未分化性别角色的学生,多给予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