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中的分身像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230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两封信件》、《齿轮》中的分身像为研究对象,运用威廉詹姆斯的客我论为理论依据,解析了两部作品中分身像的样貌、本质与作用。《两封信件》是芥川龙之介第一次在主题层面处理“分身”这一题材,晚期《齿轮》作品中也反复描写到了分身。分身题材为芥川反复使用,这个元素里必定埋有芥川对某一主题的思考。序章中笔者首先阐述了研究动机,介绍了《两封信件》、《齿轮》的先行研究及与芥川的分身主题相关的先行研究情况。在引入威廉詹姆斯的客我论之后,笔者介绍了小论的研究方法。本文在第二章围绕分身现象,使用客我论解析了《两封信件》的主人公佐佐木的分身的本体是他者。在分析了佐佐木人物像的基础上,梳理出佐佐木两次自我建构的方式途径。第一次,佐佐木通过追求社会自我,企图重新建构自己,但因为没有得到权威的认可而失败了。第二次佐佐木通过追求精神自我,即信奉自己愿意信奉的理论而实现了自身的构建。第三章中,笔者分析了《齿轮》主人公的生存困境,通过解析主人公对他者的排斥、对绝对精神独立的追求,得出“我”在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中的分裂感。进一步推理出分身的本质是一个由他者构建的社会自我。由于“我”生活在人世间,这决定了“我”无法避免他者的影响,即使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他者也不停地通过“鼠”“幻听的声音”等形式入侵,让我深受不安之苦。第四章笔者比较了《两封信件》和《齿轮》中两位主人公的他者意识,从中得以一窥作者芥川龙之介对“他者”的思考。佐佐木由前期依赖他者,转变为拒绝他者。“我”从前期远离他者,到后来发现自己无法逃离他者,并对“人类欲望”产生“乡愁”般的情绪。在与他者的关系结构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芥川对如何生存、如何建构自我进行了思考。而这一思考通过“分身”这一文学素材得以向读者传达。结论部分笔者对论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通过解析《两封信件》和《齿轮》两部作品,我们得出作品中的分身像其本质是他者或受他者影响决定的存在。芥川龙之介通过作品主人公的经历,剖析了人物与他者间的关系演变。从依赖他者,转变为拒绝他者。从远离他者,到后来发现自己无法逃离他者。在与他者的关系结构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芥川对如何生存、如何建构自我进行了思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面源污水等大量含有污染物的废水、废渣排入到地表水水体中,引起水质急剧下降,不但损害了生态平衡,而且
硅酸盐荧光材料与传统钇铝石榴石荧光粉(YAG)相比,具有激发范围宽(240~510 nm), 发射范围广(430~630 nm),光转换效率高,耐老化性能好等优势特点,是一种新型的应用于 LED 的荧光
会议
<正> 赵学敏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名医,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约生活于1719~1805年。其父曾在地方上总管过盐务,后历任福建永春司马、尤溪县令等官职。赵学敏虽
核心素养是一套理论框架和育人目标体系,为我国的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本研究基于当代教学变革的时代诉求,核心素养落实的现实需要,教学决策改进的总体要求以及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需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将小学教师的教学决策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旨在通过优化教师的教学决策,促进核心素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与推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具体研究如下:第一部分:概念界定
  目的:为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招募10名文化层次较高、较为热心的男男同性恋者作为种子,进行统一
当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不管是产品、市场营销,还是人力资源方面,竞争都很激烈,但产品是人设计的,市场是人开创的,所以其核心还是人才的竞争.在个人理财业务这一块,银行
<正>大家好!感谢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的邀请,能与大家在此共聚一堂,我感到非常荣幸。北京是一座集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城市,堪比现代建筑中心芝加哥。中央电视塔
会议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比分析了1984年和1997年开封市水体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开封市主要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水质并没有改善,反而出现恶化的趋势. 作者还进一步分析了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