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学家在建构心性理论的同时,并未忽视对社稷安危、国家兴亡、民生忧乐、社会治乱的关切。无论在政做官还是居家讲学,无论得君任用还是治政无门,他们始终心忧天下,为社稷安定献计献策,为国计民生殚精竭虑。一方面努力构建和完善心学理论,另一方面积极投身于治政安民的“外王”实践。或积极建言献策、辅佐帝王“安社稷,济苍生”,为国家兴亡、社稷安危、民众忧乐倾注心力;或积极投身于传道授学、化民成俗的道德教化实践。形成了“以心治政”、“良知救世”、“一体治世”的“外王”理论与实践特色,实现了为道与为政、治心与治世、治内与治外、良知与治政的统一,体现了儒家经世济民、淑世救世、兼济天下的“外王”精神,说明心学并非空谈心性、“内圣足而外王弱”。本文从心学理论、“外王”理论、“外王”实践三个角度,围绕治心、治政、化民三条主线,以陆九渊、杨简、王守仁、王畿、聂豹、王艮、刘宗周为中心,分别对其“外王”理论与实践展开分析,阐发其内容和特色;在此基础上,与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现代新心学之“外王”理论与实践作比较分析,归纳出心学“外王”理论与实践的特质、省思其得失、探索其价值。陆九渊以“本心”为理论核心,构建了以治君心民心、以民为本、效法三代为主要内容的“外王”理论,在实践上表现为轮对献策、整顿吏治、变革复兴、荆门治政、讲学化民等;杨简的“外王”理论体现为“是心足以王”、敬信得民、以孝治天下、以礼治国、以事养民,“外王”实践包括以心治政、勤政为民、社会改革、以心化民等;王守仁以“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为理论基础,形成了明德亲民、良知治天下、新四民论、万物一体等“外王”理论以及勤政为民、解决民生、整顿吏治、平叛治乱、兴学化民的“外王”实践;王畿以“现成良知”为理论核心,形成了经邦济世、良知治世、一体治政、王道仁政等“外王”理论,其“外王”实践蕴于治心治政、为学为政、讲学教化等中;聂豹的“外王”理论包括:以孝治天下、以良知化民、一体与天下治等,“外王”实践体现于整顿吏治、宽恤济民、治军宁边、清廉治政、兴学化民等中;王艮以“安身保身”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包括进退出处、身国天下、仁政王道的“外王”理论,其“外王”实践表现在修身治世、讲学化民、济民安民中;刘宗周以“慎独诚意”说为理论核心,构建了治心以治政、兴学政救世、一体与治世的“外王”理论和建言献策、勤政恤民、兴学育才、行乡约保甲的“外王”实践。概而言之,心学“外王”理论与实践蕴涵五大特质和七大价值。五大特质是:为道为政的统一、治心与治世的统一、治内与治外的统一、一体与治世的统一、致良知与治政的统一。七大价值为: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勇于担待的担当意识、公正廉洁的清廉品质、体民恤民的仁爱精神、勤于政事的服务意识、以民为本的民本精神。这些精神和价值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