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成年人不安腿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目的:调查不安腿综合征(RLS)在农村地区成年人群中患病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评估不安腿综合征筛选问卷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农村2个社区2941名18岁以上的成年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本部分研究分为两阶段,首先通过面对面家庭访问,依据国际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筛选问卷收集研究对象资料,然后由睡眠障碍专家通过电话详细问诊可疑患者进行诊断。结果:参加本次调查研究的2941名成年人中共有41人患病,总患病率为1.4%[95%可信区间(CI)=1.0-1.9%],女性患病率为1.9%(95%CI=1.3-2.7%),显著高于男性患病率[0.9%(95%CI=0.5-1.5%),P=0.019]。RL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显著的增高趋势(p<0.001)。患者的正确诊治率较低(21.9%)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既往萎缩性胃炎病史、贫血病史及高血压是RL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6(1.27-6.90),6.93(2.78-17.30),4.10(1.88-8.92)。依据性别分别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既往萎缩性胃炎病史、贫血病史是女性RL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3.28(1.05-10.24),10.86(3.87-30.45);高血压病史是男性RL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7.18(1.74-29.58)。RLS筛选问卷的敏感度为63.4%,特异度为97.5%,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和92.8%。结论:上海农村地区成年居民RLS总患病率为1.4%,此结果反映了我国成年人的患病率与其他亚洲人群患病率相似,但低于高加索成年人群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RLS的患病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不同性别其危险因素不同,既往萎缩性胃炎病史及贫血病史是女性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男性患者独立危险因素。RLS筛选问卷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和92.8%,将来的RLS流行病学研究需注意RLS筛选问卷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目前,我国RLS的正确诊治率较低,急待加强临床医生及全社会的认识。第二部分不安腿综合征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多导睡眠图研究目的:了解不安腿综合征(RLS)对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影响以及不安腿综合征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及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正常人,通过BECK抑郁量表、BECK焦虑量表、Chalder疲惫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及RLS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运用多导睡眠图分析患者客观睡眠质量情况。将不安腿综合征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安腿综合征患者抑郁评分、疲惫程度增高;睡眠质量明显下降。不安腿综合征严重程度(IRLS)与疲惫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LS患者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下降;1期睡眠比例、入睡后清醒时间及睡眠微觉醒增高;RLS患者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指数显著增高。IRLS与PLMS指数具有相关性,而与其他客观睡眠参数无相关性。结论:RLS显著影响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且主观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PLMS指数与IRLS具有相关性。第三部分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在不安腿综合征中的时相分布特征目的:通过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D)及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夜间时相分布特征。方法:选取PLMS指数>15/h的20例RLS、20例RBD、20例PLMD及12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PLMS指数在夜间各时点以及各睡眠循环中的分布特征。结果:RLS患者夜间各时点及各睡眠循环PLMS指数均呈钟形分布;RBD及PLMD患者PLMS指数均呈整夜逐渐下降趋势;发作性睡病患者PLMS指数均呈整夜均匀分布。结论:RLS患者夜间PLMS指数分布具有独特的特征,有助于与其他睡眠障碍进行鉴别。第四部分不安腿综合征下肢强迫制动试验研究目的:采用标准下肢强迫制动试验(SIT)及改良的SIT评估RLS患者清醒期周期性肢体运动(PLMW)及腿部不适程度特征。方法:选取30例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及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正常人,两种SIT用于评估患者的腿部不适症状。15例RLS患者及30例对照组进行标准SIT监测,即21:00-21:30开始监测,持续1小时;另外15例患者进行改良的SIT:采用睡眠日记获得患者平时出现感觉症状的时间,在患者症状最严重时开始监测,持续1小时。比较RLS标准组与正常对照组标准SIT监测结果,同时比较两种不同SIT监测法结果。另外,我们评估了PLMW及腿部不适程度与IRLS的相关性以及随制动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标准SIT检测发现RLS患者平均腿部不适程度(MDS)及PLMW高于正常对照组;标准SIT与改良SIT相比,两者之间RLS严重程度(IRLS)、MDS及PLMW无统计学差异;但改良的SIT感觉成分阳性率更高。两组RLS患者均随着制动时间延长,下肢不适程度逐渐加重;而正常对照组无此变化。两组RL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随着下肢制动时间延长,PLMW次数均增多;我们发现改良组患者IRLS与MDS及SIT-PLMW均有相关性,而标准SIT监测组IRLS与MDS及SIT-PLMW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发现SIT是诊断及研究RLS的重要工具;也验证了RLS具有休息后加重的特征,且SIT监测开始时间可能影响腿部不适程度评分。改良的SIT可提高SIT感觉成分的敏感性。结论1.成年人RLS人群患病率为1.4%。女性患病率是男性患病率的两倍。RL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RLS正确诊治率较低(21.9%)2.萎缩性胃炎病史、贫血病史及高血压是RL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萎缩性胃炎病史、贫血病史是女性RL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史是男性RL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3.RLS问卷敏感性较差,仅依据问卷进行调查可能低估RLS的患病率.4.RL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焦虑、日间疲惫程度增加,睡眠质量下降;IRLS与日间疲惫、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5.RLS患者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下降;RLS患者1期睡眠比例、入睡后清醒时间及微觉醒指数明显增多;说明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下降,睡眠存在片段化。RLS患者PLMS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发现PLMS与IRLS具有显著相关性。6.RLS患者PLMS指数夜间具有独特的时相分布特征,可能有助于提高PLMS用于诊断RLS的特异性。7.改良的SIT监测法在诊断及研究RLS时具有较好的敏感性,SIT监测开始时间可影响腿部不适程度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