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我国道路建设发展迅速,道路网密度不断加大,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增加,道路网络的扩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在不同尺度上对区域生态系统及生境造成了影响。纵向岭谷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生态系统特征,是中国西南与东南亚极为重要的生态廊道,该区域道路影响域的研究对于解释生态系统中道路以及道路网络引起的变化有重大的意义。
文中以纵向岭谷区为对象,在区域尺度上,利用GIS的叠加分析得到区域道路影响域边界,并统计道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道路影响的空间差异;在县域尺度,应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区域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辨识生态承载力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区域道路网络空间特征,并定量分析道路对区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1)保山地区道路影响域的平均宽度分别为:一级路600m,二级路300m,三级路150m。其中三级路影响生态系统面积最大,一级路最小。道路对林地、耕地和草地的影响最大,对建设用地、水域的影响不明显,且主要表现为林地向其它用地的转化。
(2)区域道路网络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不均衡性,道路网络发达的地区集聚于东南部,道路网络稀疏的地区则聚集在西北部。
(3)纵向岭谷区道路影响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于西部,中部地区高于南北部地区。在流域范围内也存在地区差异,红河流域高于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最低。怒江流域道路影响沿怒江从上游往下游逐渐增加,红河流域与澜沧江流域均为中游影响度大,上下游小。
(4)在空间上,纵向岭谷区生态承载力呈现北部最高,并逐渐向中部、南部、东南部递减的趋势;各地州生态承载力均呈平稳下降趋势。
(5)研究表明,道路密度与生态承载力呈明显负相关,显著性在不同道路类型、流域之间也存在差异。生态承载力与三级路密度、四级路密度负相关较为显著,怒江流域负相关显著性高于澜沧江流域和红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