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内日语系大学生所写的日文作文,其句末表达总是让人感到有些生硬,不够自然。根据语言的不同,对句末表达的考察方法亦各有千秋。对于日语而言,对其语气表达方式的考察是一个很有力的考察手段。因为日语的语气表达方式十分丰富,而且多出现在句末。同时,日语语气表达担负着写作者如何理解该句主题所表达的含义以及如何向读者传达信息的功能。鉴于此,本文收集了200篇国内日语专业大学生的作文,并对其句末表达形式(主要以「だろう類」、「かもしれない」、「に違いない」、「ようだ」、「(する)そうだ類」「と思う類」为中心,这六种表达方式属于日语的认识性语气表达范畴)进行了考察。在分析其使用频率的同时,也一一分析了正用、误用、非用等使用状况。通过考察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学生作文中句末表达形式比较单一,所用到的语气表达形式十分有限。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と思う類」「だろう類」、「かもしれない」、「に違いない」、「ようだ」、「(する)そうだ類」等六种表达形式超过了10句。其他诸如「はずだ」、「らしい」等基本上没有使用。从总体上看,学生作文中的断定表达使用较多。另外,「と思う類」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由此可见,学生能够运用的语气表达形式还十分有限,造成了句末表达形式不够丰富、比较单一的情况。与此相对,日本人的句末表达的发展过程是“尽量避免单一的断定表现,逐渐地增加各种语气表达形式。”另外,从各个语气形式的使用状况来看,“非用”比“误用”更加显著。而且,很多“非用”的句子并非有语法错误,但是不使用一定的语气表达形式会让人感到整个句子语气生硬,不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学生作文中所用到的语气表达形式十分有限和“非用”比“误用”更加显著这两点就是本文开头所提到的中国国内日语系大学生所写的日文作文中其句末表达总是让人感觉到有些生硬,不够自然的原因吧。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笔者认为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学生的日语水平有限,教科书的说明不足,汉语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影响等等。最后,笔者试针对日语的精读课和作文课上日语认识性语气表达形式的教授方法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精读课主要是学生输入知识的过程。在初级阶段,着重点可放在各个认识性语气表达形式的接续、基本含义的讲解上。到了中级阶段,不仅要揭示各个语气表达形式本身的基本含义,也要将容易混淆的表达形式进行比较来揭示其内在含义。在讲解语法知识的同时,亦要向学生们介绍日语的相关表达习惯。其次,作文课主要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输出的过程。从该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习得状况,还可以通过讲解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误用例来加强学生对该表达形式的理解。另一方面,作文课上可以让学生们读一些日本高中生或大学生写的作文(JC),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JC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另外,也可以采取句末填空的方式等等。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