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将一种化合物及其三种同类物(A、B、C、D)制备成纳米药物A’、B’、C’、D’,探讨其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经过四联恒温磁力搅拌器,将药物A、B、C、D,制成纳米药物A’、B’、C’、D’;(2)采用酸罗氏药敏培养基与结核基因芯片法共同鉴定结核分枝杆菌菌型,选取H37Rv敏感菌株和三株耐药菌株(分别为耐异烟肼、利福平和耐多药株)为实验对象;(3)实验分组:实验组:组1纳米药物A’、B’、C’、D’;组2药物A、B、C、D;组3为组1、组2分别与异烟肼联合;组4组1、组2分别与利福平联合;实验组1、组2、组3、组4分别与四种结核菌株作用。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为异烟肼、利福平与四种结核菌株作用;阴性对照组,为四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液组;空白对照组,为米氏7H9培养液;(4)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纳米药物A’、B’、C’、D’和药物A、B、C、D单用以及分别与异烟肼、利福平联用对四种结核菌株的作用;(5)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纳米药物C’与耐药结核菌株作用前后耐药位点荧光值的变化。结果:(1)纳米药物A’、B’、C’、D’,药物A、B、C、D单用对四种结核菌株均无抑制作用;(2)单用异烟肼、利福平对耐异烟肼株、耐利福平株和耐多药株无抑制作用,对H37Rv敏感株有抑制作用;(3)纳米药物A’、B’、C’、D’和药物A、B、C、D分别与异烟肼、利福平联用对四种结核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实验结果显示对耐药菌株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而且耐药菌株对不同药物的剂量依赖程度有所不同;(4)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3、实验组4耐药菌株的耐药指数均有明显下降(p=0);纳米药物A’、B’、C’、D’与异烟肼、利福平联用的耐药指数比药物A、B、C、D与异烟肼、利福平联用的耐药指数下降更明显(p<0.01),不同耐药菌株耐药指数下降的程度也有不同;(5)在纳米药物B’作用后,耐药菌株的耐药位点无改变,但其耐药位点的基因表达比用药前有所下降,其中:耐异烟肼株的katG基因表达下降47.5%;耐利福平株的rpoB基因表达下降了97.3%;耐多药株的katG基因表达下降了14.7%,rpoB基因表达下降了60.1%。结论:(1)纳米药物A’、B’、C’、D’和药物A、B、C、D对耐药结核杆菌无抑制作用;(2)纳米药物A’、B’、C’、D’和药物A、B、C、D分别与异烟肼、利福平联用对耐药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并于药物剂量正相关;前者抑菌作用更强;(3)纳米药物A’、B’、C’、D’和药物A、B、C、D可能通过下调耐药结核杆菌的耐药基因表达,使其耐药性降低而发挥逆转作用;(4)纳米药物A’、B’、C’、D’与经典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运用有望成为治疗耐药性结核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