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对公共自行车出行量的影响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中短距离出行中通常会选择自行车,但由于骑行者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极易受到诸如降水、高温、低温、强风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天气因素对自行车出行量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现有文献主要运用基本统计分析或传统回归模型研究天气因素对出行量的影响。据此,本文基于华盛顿Capital Bike的刷卡数据,系统研究了不同时间周期、出行距离、行程时间下天气与自行车出行量的关系,并构建时空效应模型,深入探讨了天气因素对自行车出行量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方差分析模型探讨天气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自行车出行量影响的显著性,并比较了不同时间维度、出行距离和行程时间情形下天气因素影响的差异。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自行车出行量最显著的天气因素依次为降水、温度和风速;且工作日温度与风速、夏季降水与温度和风速存在交互影响;出行距离和行程时间越长,天气因素对自行车出行量的影响越显著。(2)基于负二项回归模型深入探讨天气与自行车出行量的关系。将天气划分为基础天气和恶劣天气并将能见度作为一个自变量构建出行量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天气因素对自行车出行量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对自行车出行量影响最大的天气因素依次为温度、能见度、降水等基础天气以及极热、暴雨等恶劣天气;极冷、极热、暴雨和降雪天气对不同距离和不同行程时间范围自行车出行量影响的差异性是显著的,相同天气条件下,出行距离和行程时间越长,出行量减少的就越多;与春季相比,秋季自行车出行量一般有所增加,而夏季和冬季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与工作日和非节假日相比,周末和节假日的自行车出行量均会减少,且出行距离和行程时间越长,出行量减少越多。(3)基于考虑时空效应的站点出行量空间回归模型探讨天气与站点出行量的关系。将公共自行车站点作为空间分析单元,以站点出行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站点空间相关性的的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并与传统的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对比。模型结果表明,考虑站点空间相关性的回归模型结果中用地属性的显著性更明显,这说明本站点的出行量(因变量)与相近站点出行量之间具有空间相关性;考虑时空效应的回归模型中,随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SDM-FE)结果最优,进一步说明站点出行量的变化不仅受本站点相关自变量的影响,相近站点的用地属性(自变量)也会对该站点出行量产生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快速、准时等特点成为大城市居民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但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全出行链,实现真正的“门到门”服务。自行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重要的接驳方式,其接驳设施规模主要依照私人自行车需求计算得到。在共享单车出现后,既有预测方法设计的接驳设施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出现了停放空间不足、秩序混乱等问题。为充分发挥自行车接驳优势,在结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供合理的自行
老挝许多公路上的修复的预应力混凝土Ⅰ型梁承载能力已被广泛使用,其中大多数是旧的,大的和大跨度的桥梁。如今,桥梁上的车辆荷载越来越多,但是桥梁的承载能力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本研究通过选择一个案例研究来确定16B国道以南的Ⅰ型梁桥的活载能力:(Huaynyue桥Km15+000,施工好1994年,Lamam县,Sekong省),评估标准计算将由AASHTO LRFR(荷载和阻力系数额定值)使用设计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和燃油消耗小的优点,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的热点方向。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是汽车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硬件在环测试作为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缩短控制策略开发时间,提高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和整车技术水平。本文以某款国产混合动力乘用车为研究对象,对硬件在环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镁合金材料被用于汽车部件,与此同时,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不容忽视。结构的安全性一方面取决于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也与结构的耐撞性相关。而在汽车的构架中,金属的应用一般是薄壁管结构,因此研究镁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镁合金薄壁管的耐撞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AZ31B镁合金挤压成型薄壁管材料进行了准静态单轴拉伸、圆形缺口拉伸(R20、R5和R2.4)、直角缺口拉
核能的发展和利用伴随着核废料的产生,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处理方法是深地质处置,利用地质体将核废料与生态环境永久隔离。缓冲回填材料膨润土作为核废料容器和地质体之间的填充材料,是保证深地质处置库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实际应用过程中,缓冲材料会经历热-水-力共同作用的过程。非饱和膨润土作为缓冲回填材料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同时受到核废料衰变过程产生的热量和地下水的浸润,土体内部会发生热量传递、水分迁移和应力增长
现如今,交通拥堵问题俨然已成当下城市的一种顽疾,且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增加日益加剧。其中,早晚上下班通勤高峰期间更是交通拥堵高发时段。为此,针对早高峰时段通勤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近年来,基于Vickery的经典瓶颈模型的研究多数只是单纯基于通行能力不变的条件下进一步讨论的,然而交通情况复杂,瓶颈处的通行能力可能会由于多种情况而发生改变。为此,本文在可变通行能力的基础上,考虑了排队队长对通行能力的危害
高速公路在带动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通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相关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面对快速增长的交通出行量依旧供不应求,使得常态性交通拥堵现象扩展到了高速公路领域,从而产生了能源消耗增多、道路事故频发和管理引导滞后等系列问题。截至目前,关于高速公路交通状态预估研究问题,虽然已有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成果,但却非完善,而且随着交通流预测等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此类问题的探讨就有了更高
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若能够迅速解决,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畅通显得尤为重要。由交通事故引起的偶发性拥堵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如何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即将到达该路段的车辆使得驾驶员对事故持续时间有一个较准确的预判从而对出行路径做出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某市四环道路某年全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共计5388起,运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生存分析法以及多项Logit模型
我国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以来,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机动车总保有量与日俱增,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融合交通、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研究路网交通状态特性及其演化趋势,挖掘交通网络中潜在的关联性及规律,不但有利于提高路网交通服务水平,也可以为交通拥堵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新的解决思路。本文以路网交通状态分析为重点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路网交通状态分类、路网关联性分析和交通态
铁路桥墩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刚度退化和残余变位,从而可能导致墩上梁体行车性能的降低。桥墩震后承受列车作用的应力状态远小于强震作用对应的应力状态,对剩余刚度、残余变位等影响行车安全性的参数更为关注,这与既有抗震分析显著不同。因此,从刚度退化和残余变位的角度对铁路桥墩的震后动力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论文以沪通铁路线中某圆端形变截面空心桥墩为背景,基于OpenSees有限元平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