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评估该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希望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提供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临床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进入临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B每组为30例。治疗方案:治疗组A组采取气压弹道式冲击波,5-10分钟/次;每次5天一次,5次为1疗程。对照组B组采取超声波+中频,入组后入组后当日及次日各1次,然后隔5天1次,共5次一个疗程。两组皆以激痛点、手三里为治疗位置。制定统一观察表格,对治疗前,以第1、3、5次治疗后,进行症状分级、VAS评分、压力测痛值评定,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下出血、水肿、眩晕、心悸、汗出等不良反应。采集的数据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等。检验水准α取0.05。结果:1.本研究纳入60例病例,中途退出3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共完成57例。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治疗前的肱骨外上髁炎症状分级、VAS评分、压力疼痛阈及耐痛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有价值。2.总体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9.3%,两种物理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样本治疗前后的VAS的抗阻力旋前、抗阻力伸腕、旋臂伸腕及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间隙耐痛阈、手三里的痛阈值、耐痛阈值和发作时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治疗后两组治疗均有效。4.抗阻旋前VAS、抗阻伸腕VAS、耐痛阈在第1次治疗后,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余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5.第3次治疗后,两组密耳VAS、旋臂伸腕VAS、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间隙耐阈及手三里痛阈值改善幅度程度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效相当。6.第5次治疗后,两组的疼痛阈值、耐痛阈值、VAS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次治疗,两组治疗方案疗效相同。7.治疗组中有1例病人治疗后出现治疗位置出现肿痛,无出现其他不适,冷敷、制动后症状消失,不影响完成治疗试验,余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眩晕、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结论:1.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2.在肱骨外上髁炎治疗上,治疗组起效快,明显改善患者耐痛阈值,,mliis、抗阻旋前、抗阻伸腕、旋臂伸腕疼痛感觉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3.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一种起效快、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大家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