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相关论文
互文性理论提倡通过文本互涉、文本互证勾连起更大的阅读和思考空间,这与新课改的诉求不谋而合。以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该......
对"五四"启蒙思想的自觉承续以及对落后农民的艺术剖析,可以看到路翎在继承鲁迅的文化理想,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具有的使命感和责......
从《劳工之爱情》透视中国早期电影,可以发现,其并未绝缘于五四新文化,相反,无论是创作还是思想观念,新文化的影响在某些向度上突出地表......
“国族”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族”的“民族性”与“国民性”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产物。中华民族作为现代中国的国族,也具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战乱频发,德意志机械化大生产迅猛发展,专门的身体教育成为要务,费希特的身体教育观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费希特......
乔典运是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河南作家,其短篇小说尤为引人注目。他在1955年以《捉狼记》为开端踏入小说创作之路,1997年以《命运》......
鲁迅的小说一直以来受到各方的瞩目,即使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其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可谓深远,不论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文学、教育或文......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探索国民性问题。他们不再止步于梁启超式的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对“新......
萧红创作生涯不足十年,却留下了近百万字的珍贵文学遗产。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思考一直根植于萧红作品的始终,这是萧红研究一个绕不开......
如今,研究视觉艺术的路径虽是多样,但将视觉与国民性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量,这一视域尚属空白。本文把二战期间英国的图像收藏的物......
思政育人与文学融合,重在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现代女作家萧红,创作生涯短暂,但她却用小女人的独特体验书写对女性群体、时代、国......
从1928年陈梦韶改编《阿Q正传》到1948年电影《祥林嫂》的拍摄,民国时期共生产了16部鲁迅影像作品,它们不断诠释着鲁迅对民族问题......
和一些人聊天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社会就是这个样子,适应便好了,老是义愤填膺,太不成熟,而且还会语重心长地发出告诫:批评有什么用?你能......
关键词:百年;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010 — 05 2021年是......
摘要:在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离沪赴美,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均旅居海外,进行了大量创作。这些创作本着传播中国文化的宗旨,以英语进行写作......
[摘要]加拿大人具有特殊和典型的国民性。加拿大入把沉重的历史包袱转化为文化自由、社会公正和机会均等的多元文化主义国家政策。......
胡适与鲁迅,是显题。盖因1949年后二人分别成为大陆台湾意识形态范畴的文化旗帜,同时成为对岸的禁忌。自1980年代起,阻隔渐融,相差10岁......
摘 要: “大嚷”和“毁屋”,是铁屋子中清醒的人采取的两步求生行动。所谓“大嚷”,在于首先改造启蒙者的国民性,但《新青年》的“将......
摘 要: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更是人类精神世界......
2015年5月1日,邓晓芒在武汉家中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卢楚函 摄) 人物简介 邓晓芒,1948年出生。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从16世纪开始,西方航海家、旅行家、传教士陆续来华,通过他们,欧洲唤起了对这个东方古国的......
近日一口气看完20多部以战争为题材的日本电影(涵盖20世纪日本参与的所有战争),希冀了解日本社会大众与精英的战争史观。 为日本......
摘 要:鲁迅和胡适是中国新文学和新文化的重要开拓者。高远东评价说“鲁迅是药,胡适是饭”,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人的思想价值正在日益凸......
摘 要:作为抗战文学乃至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丰碑,《四世同堂》通过对老北京市民形象的剖析,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国民特质。作者以“笔尖......
摘要:《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虽然出现在不同学期的教材上,但同出自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都是回......
经典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被称为定篇。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谈到,语文教材中的定篇应该是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人......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摄影:沙飞 20世纪初叶,众多思想家和改革家决心对中国制度和文化进行全面改革,除了在器物和体制层,重视国民性......
日本首相安倍自“梅开二度”以来,连同其政治拥趸,不仅在历史问题上肆言无忌,而且将其右倾话语渗透到NHK等主流媒体。以《永远的零》......
人们读鲁迅,都知道鲁迅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国民性改造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工作,并且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光辉论著。然而,鲁迅先生关于国民性......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地生根,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而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研究国民性仍有意义,有助于了解一些表面难以解释的现象。比如,如果不负责任是一种国民性,那就不会只是在个别问题上表现。 始乱终......
摘 要: 刘禾的《跨语际实践》从跨学科的角度重新思考新词语在本国获得合法性的过程,考察文学常识诸如“国民性”“个人主义”等概念......
摘要:《呐喊》《彷徨》一直以来被视为鲁迅批判“国民性”的重要文本,关于“国民性”的探讨亦成为鲁迅小说研究的焦点。然而,鲁迅小说......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喉咙之大,在全世界,可称首屈一指。无论是开会发言,客座谈话,商店交易,或其他公眾的地方,说话的声音时常是尖而且锐,声......
人们读鲁迅,都知道鲁迅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国民性改造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工作,并且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光辉论著。然而,鲁迅先生关于国......
日色曚昽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副研究员 周作人是日本“人情美”的崇拜者,在《日本的人情美》一文里,他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