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画像虽然有它的实用功能、文化功能,但它首先却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象征主义的艺术。汉画像石作为一种陵墓祭祀的艺术,其主旨却不是为了表现现实,它表现的是一种宇宙的象征。通过艺术学的视角,对汉画像翼兽图像的风格流派、图像起源、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来了解汉代人的生活与审美活动,了解汉代的历史状况与民风民俗。有翼神兽在汉画像中是一种使用范围广、流行时间长的艺术现象。对动物进行有翼的改造,早在商代及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至汉代达到了高峰。人们为了达到死后升仙的理想而为一些兽设计了这一对翅膀,使之具有飞升的能力。这些有翼神兽充分地展示出汉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我们充分领悟到汉人对羽化登仙的迷恋、执着的感情。汉画像中的翼兽形态各异,既有自然界现实动物的翼化,也有虚拟的动物等众多神话形象。这些自然界中可以见到的动物及人类虚拟的动物身体都被添加了飞展的羽翼,能够飞翔,有着脱离现实的象征性,给人神怪、灵异的感受,表现出了汉画像艺术丰富的创造性。汉画像翼兽身上的装饰语言和纹样继承了夏商周青铜艺术的传统,有涡纹、饕餮纹、鸟兽纹等,其刻画方式与表现形式均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汉画像中翼兽的造型特征与羽翼的具体形态,受到了来自北方草原民族的斯基泰艺术的影响。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得汉画像中的翼兽图像到东汉中期以后呈现出融合的态势。翼兽作为人们想象化的形象,被汉代人视为天神,是天界、仙界的标识。来往于天地之间,陪伴于墓主人身侧,超凡洒脱,飘逸逍遥。它们可以承载以升仙;可以吞食鬼魅,威慑敌害,守卫天地门户;可以庇佑人神,赐福示瑞。如此形形色色的有翼兽图像生动地再现了汉代人追求羽化成仙、幸福吉祥的渴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