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相关死亡中排在第三位,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随着诊断技术、手术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的快速发展,早期GC患者的存活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晚期GC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仍然较差。胃癌的发病机制涉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慢性活动性或萎缩性胃炎以及肠上皮化生等过程。从分子病理学的角度来看,胃癌是一种慢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多种遗传及表观遗传的异常改变,即基因表达异常的疾病。近年的研究表明,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继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之后导致肿瘤形成的新机制。已有研究报道,MSI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子宫内膜癌、散发性胃癌等肿瘤的发生中占有重要作用。MSI是基因组不稳定而表现出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gene,MMR)基因功能发生障碍或异常所导致的结果。人类MMR系统的主要基因为hMLH1、hMSH2、hPMS2和hMSH6等家族成员。其中,hMLH1基因的CpG岛高甲基化和表达缺失是导致MSI型胃癌的主要机制。此外,肿瘤相关抗原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转移到远处器官。近几年,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其受体(Programmed death-1 receptor,PD-1)在抗肿瘤免疫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针对PD-L1/PD-1信号通路的免疫抑制剂帕姆单抗已在治疗高PD-L1表达的晚期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疗效。同样,帕姆单抗也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新方法,但其适用性不及上述两种肿瘤。已有学者提出错配修复功能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MM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和PD-L1的表达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疗效的分子标志物,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结果也尚不一致。目前国内外对MMR功能缺陷和PD-L1免疫逃逸在胃癌的形成过程中两者关系的研究报道尚少,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以及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三种蛋白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促进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基础研究。材料和方法:收集云南省昆明金域检验所有限公司病理科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组织石蜡标本100例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相关化疗或放疗。另选取50例非癌胃黏膜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对所有实验标本进行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的hMLH1、hMSH2和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再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其中hMLH1、hMSH2和PD-L1蛋白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2检验分析,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之间各种蛋白表达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用Spearman检验法统计分析三种蛋白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所有统计结果均以p<0.05(双侧)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非癌和癌组织中hMLH1、hMSH2及PD-L1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1 hMLH1蛋白的表达位于胃黏膜以及胃癌细胞的胞核和胞质中,阳性表达细胞核为棕褐色,细胞质少量着色。在50例非癌胃黏膜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阴性表达0例,阴性率为0%;在100例胃癌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13例,阴性率为13%,与非癌胃黏膜组织相比,hMLH1蛋白的阴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1.2 hMSH2蛋白的表达位于胃黏膜以及胃癌细胞的胞核和胞质中,阳性表达细胞核为棕褐色,细胞质少量着色。在50例非癌组织中同样均呈阳性表达,阴性表达0例,阴性率为0%;在100例胃癌组织中,hMSH2蛋白阴性表达17例,阴性率为17%,与非癌胃黏膜组织相比,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1.3胃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在100例胃癌组织中hMLH1或hMSH2蛋白表达阴性者为30例,两者均为阴性表达的为0例。就一种蛋白缺失而言,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13%,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为17%,两组蛋白之间阴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PD-L1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胃癌细胞和癌间质淋巴细胞的胞膜上,胞质也有较浅着色。在50例非癌胃黏膜组织中PD-L1均呈阴性表达,阳性表达0例,阳性率为0%;在100例胃癌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61例,阳性率为61%,与非癌胃黏膜组织相比,PD-L1阳性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2胃癌组织中hMLH1、hMSH2和PD-L1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1胃癌组织中hMLH1、hMSH2蛋白的缺失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错配修复蛋白hMLH1和hMSH2的缺失表达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以及临床TNM分期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2.2胃癌组织中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胃癌组织中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以及临床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胃癌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和hMLH1、hMSH2蛋白缺失的相关性在胃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与hMLH1、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 hMLH1和hMSH2蛋白在非癌胃黏膜组织中全部为正常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部分呈缺失表达,提示hMLH1和hMSH2蛋白的缺失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在胃癌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以及TNM分期等亚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者的缺失可能发生在胃癌形成的早期,而与胃癌的进展关系不大,检测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3胃癌组织中PD-L1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癌胃黏膜组织,且与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浸润的深度、脉管癌栓以及临床TNM分期关系密切,表明与PD-L1相关的抗肿瘤免疫以及免疫逃逸机制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提示PD-L1的表达可能是判断胃癌进展的预测分子标志物。4胃癌组织中hMLH1、hMSH2与PD-L1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和PD-L1相关的免疫逃逸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没有直接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