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卑尔脱小麦及其早熟诱变系的SSR标记多态性分析和早熟基因的初步遗传分析与定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卑尔脱小麦是与普通小麦具有相同染色体组(AABBDD)的物种之一。研究证实,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种间杂交结实正常,并且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潜力,但引自德国、瑞典和美国等国家的斯卑尔脱小麦特别晚熟,导致很难直接利用种间杂种优势。为此,我们采用辐照诱变方法,并经过多年自交选育,获得了一批早熟的高代诱变后代。本研究将以Hubel及其12个早熟诱变株系为材料,从诱变的分子生物效应、早抽穗性状的遗传分析和主效QTL分子标记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全基因组水平的SSR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原始亲本相比,早熟诱变系在7个染色体同源群上都存在多态性位点,但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其中以第2同源群上的多态性位点最多(15个),而第4和6同源群上最少,分别只有3个。由于第2同源群上具有控制小麦光周期特性的主效基因,所以我们推测光周期相关位点的突变可能是本实验所用诱变材料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研究还发现30个等位变异在7份来自4个不同国家的斯卑尔脱小麦群体中没有检测到,为我们获得的Hubel早熟系所特有的,这说明辐射诱变可以创造一些在原始群体中没有或者稀有的等位变异,这给解释诱变育种可以选育出自然界没有的性状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2)采用主-多基因混合分离分析模型进行的初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诱变系的早抽穗性状由两个主效基因控制,并加以多基因修饰的。深入分析发现,这两对主效基因具有较大的遗传力,主基因遗传力可以达到40%~80%,而且这两个抽穗位点之间存在着显性和上位性关系; 3)以Hubel和早熟诱变系2463及其F2群体为材料,初步定位了一个早抽穗相关的主效QTL,位于2D染色体的短臂,并且与前人定位的光周期反应基因Ppdl在相同区域,这说明光周期相关基因的突变可能是早熟诱变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也与我们前面的SSR多态性分析结果相互印证。此外,我们筛选到多个与该QTL连锁的SSR标记,并且其中的一个(wmc112)为紧密连锁,这为开展该QTL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或进行图位克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对珐菲亚叶面喷施PP333(多效唑),研究PP333对珐菲亚的生物学效应,为PP333在珐菲亚化学调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5个处理:①叶面喷施200 mg·L~(-1) PP333(处理A);②叶面喷施250 mg·L~(-1) PP333(处理B);③叶面喷施300 mg·L~(-1) PP333(处理C);④叶面喷施350 mg·L~(-1) PP333(处理D);⑤叶面喷
水稻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长期的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的提高,我国水稻单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通过新的育种途径培育高产多抗优质的新品种仍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超级杂交水稻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 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稻的重要工具,由于其雄性不育性通过光温调控来实现,存在因自然光温条件不稳定
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生态学前沿研究领域,针对目前研究涉及农业生态系统少、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多而杂、对服务价值市场转化及纳入政府决策过程的应用关注不足等问题,本论文以国内
以玉米杂交种掖单13号的亲本自交系掖478和丹340为亲本构建的500个F个体为作图群体,构建玉米SSR遗传连锁图谱。利用相应的397个F家系进行QTL定位。田间采用Alpha-Lattice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