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交通体系是城市机能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规范》实施之后,我国的路网规划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依然问题重重。面对城市化、机动
化的严峻挑战,城市规划领域应当妥善解决城市路网规划的基本问题。在回顾我国城市路
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城市路网结构体系研究课题,并从路网的五项评价内容
出发(成长性、高效性、适应性、层次性、引导性)得出课题需要研究的四部分内容,即
路网的功能结构、等级结构、布局结构、组织结构,并指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论文首先采用自下而上的技术研究建立了路网规划的微观技术支撑体系,运用私人交
通居民出行效率法、公交出行效率法、交通协同控制法、有效运输效率法、居民出行最大
时耗限制法、转向比例法确定了路网密度与路网间距的合理取值范围。结合这一成果,论
文构建了11种基本路网组织模式,并对这些路网模式的运输特性进行了综合比较。其中,
高密度路网体系为最优,该体系可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运行。接下来,论文分析了
我国路网等级结构划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合理的路网间距、路网密度、道路等级结构具
有相当大的变动范围。路网等级结构是路网交通组织的结果,密度较大的、有组织规律的
路网要比稀疏、无秩序的路网具有更好的成长性,更有利于道路分级,但必须以有效的交
通组织为前提。单纯通过扩大平交路网通行能力来提高路网运输效率的作用是有限的,而
通过路网组织保障公交运行所需要的道路条件(线网密度、交通分流),从而优化交通结
构的方法对提高路网运输效率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路网组织的重点不但在于提高路网
以车公里来衡量的运输效率,更在于保障良好的公交外部运行条件,促进交通结构改善。
接着,论文采用自上而下的战略研究,进一步构建路网宏观组织结构。这部分内容对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多方位分析,并指出大间距、低密度路网的形成原因
和这一路网模式给我国城市带来的主要交通问题。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方面,论文认为合
理配置路网资源、循序渐进地扩容升级、促进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是缓解城市
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局部路网组织上,论文构建了城市中心区、城市发展轴、居
住区3种城市组成单元的路网模式及其动态发展设想。
我国当前存在的交通问题与现有路网规划理论的不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战术、
战略两个角度定量与定性分析路网结构体系是本研究的显著特点。本研究纠正了以往的片
面与错误认识,完善了路网规划理论,期望能为我国的城市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路网、交通组织、路网密度、路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