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评价各省能耗和碳排放现状、制定节能和碳排放控制目标以及衡量目标完成进展等工作时,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数据是最基本和重要的信息。它们既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也关系到各利益相关方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统计部门乃至整个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至关重要。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一是收集整理1995年以来的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能源消费数据;归纳已有的CO2排放核算范围和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推荐适用于我国的省级CO2排放核算范围和方法。二是通过与其他来源如IEA、BP,其他经济指标如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人口等,以及经济普查年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等计量模型分析省级能源消费数据质量情况,归纳总结可能存在的问题。三是通过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开展省级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四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省级CO2排放目前主要处于核算方法研究和试算阶段,还没有相应地统计数据。比较而言,生产端方法是较为现实和可操作的省级CO2排放核算方法。但考虑到电力部门是我国最大的排放源,地区间存在大量的电力交易,以及地区间电力交易有连续而完善的统计数据,因此建议电力部门按消费端方法计算。另外,估算省级电力消费CO2排放时,省级电网因子比区域电网因子的核算结果更为准确。 (2)省级CO2主要来自能源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此CO2数据质量与能源消费、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和相应地排放因子密切相关。由于90%以上的CO2排放来自能源燃烧,且排放因子数据相对比较稳定,因此CO2排放数据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消费数据质量。 (3)省级能源消费量存在的问题有地区加总数一直大于国家数,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经济普查年度数据与常规年度数据差异大等。省级能源消费数据与其他省级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整体匹配性较好,符合基本的经济规律,可以说明省级能源与其他指标的统计口径较为一致等,但并不能说明省级能源消费数据质量比国家能源消费数据质量好。 (4)影响省级CO2和能源消费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包括我国的统计体制、统计制度以及数据质量管理等。非技术因素主要指人的主观人为因素,我国目前的省级节能和碳强度目标考核机制不健全,容易造成人为干扰省级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数据的结果。 (5)提高省级CO2和能源消费数据质量的对策包括改革地区统计管理体制、完善节能和碳减排指标分配办法、改进能源和CO2排放基础统计指标、加大关键排放因子的测试确定、完善数据核查方法、加大执法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