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2)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与术后应用的比较;
(3)评价VAS评分和OPS评分两种常用小儿术后疼痛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相关性。
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小儿60例,ASAⅠ级,年龄3~12岁,体重15~40kg,符合病例选择标准,术前无用药,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分为超前镇痛组(A组)、术后镇痛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B组于麻醉拔管后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C组于麻醉诱导前以生理盐水5ml缓慢静注,注药时间均为2min。三组患者均在术中监测无创血压(NI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末二氧化碳(ETCO2),记录手术出血量。观察术后1、2、4、8、12、24h疼痛评分,所有患儿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即VAS评分,采用一个有10cm刻度、标有“无痛”和“极痛”线的视觉模拟尺,规定0为无痛,10为极痛)和修改的客观疼痛评分法(即OPS评分,通过小儿的行为反应:有无哭闹、面部表情、语言、体位、触摸伤口的表现判断,总分10分)进行双重疼痛评估。术前与患儿沟通好,争取患儿父母或其他亲人的协助和理解,术后先行OPS评分,然后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解释视觉模拟评分标尺,让患儿能自己描述疼痛,记录VAS评分。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术后再出血、恶心呕吐及腹痛等不良反应。
结果:
(1)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三组患者术后腹痛、恶心呕吐、术后再出血、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3)三组患者在术后24h的六个观察时间点两种疼痛评分累计值比较,发现A组、B组各时间点两种疼痛评分累计值低于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两种疼痛评分累计值也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A、B两组在术后24小时六个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在术后24小时六个时间点的VAS评分也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A、B两组在术后24小时六个时间点的OPS评分低于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在术后4、8、12、24小时的OPS评分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在术后2小时的OPS评分低于C组,无统计学意义(P=0.792),A组在术后1小时的OPS评分高于C组(P=0.621),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小时时间点A组和C组的OPS评分高于术后8小时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0.583,0.742)。
(6)利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得直线回归方程为:Y=0.944+0.985X,决定系数R2=0.823,Pearson相关系数R为0.907,P<0.0001,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VAS疼痛评分值和OPS疼痛评分值呈正的直线相关。
结论:
(1)围术期应用氟比洛芬酯能减轻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24 h内的疼痛,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无明显不良反应,故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2)围术期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应用比术后应用镇痛效果更好,单次注射即能减轻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24h内的疼痛,方便、有效。
(3)VAS和OPS两种评分方法用于小儿术后疼痛评估是确实可行的,呈正相关关系,两种方法结合可更全面地评估小儿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