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结合“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旨在探讨吉林省中、东、西部三生态区域各类型专用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差异,探讨生态环境中主要因子与各专用玉米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各类型专用玉米对三地区气候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为各生态区的育种及玉米区域化种植提供可靠依据。 试验分别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中部地区在吉林农业大学实验站进行,另设松原民乐(西部)、吉林九站(东部)两个基地。选取三种类型专用玉米作为试验材料。高油玉米为:吉油一号、通油一号、春油一号;高蛋白玉米为:吉单4011、吉新306、中单9409;高淀粉玉米为:四密21、四单105、四单158;普通玉米为:四密25、铁单16、长城799。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密度均为50000株/公顷。氮磷钾肥均同一水平。在播种前,测定三个生态区的土壤全氮量、全磷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自苗期跟踪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收获后考种,测定籽粒的容重及品质指标(脂肪、蛋白质、淀粉含量),并计算产量,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各类型玉米产量及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的变化,同时,明确各气象因子与籽粒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如下:在全生育期内,叶片叶绿素含量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灌浆期。三种类型玉米在不同地区变化趋势一致,均为:长春>吉林>松原。在同一地区,高油、高蛋白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和高淀粉玉米,尤其灌浆后更明显。 三地区各类型玉米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为:长春>松原>吉林;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双峰曲线,其中,大喇叭口期含量最高,其次为灌浆期。同一地区(以长春为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为: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普通玉米>高淀粉玉米。在苗期到大喇叭口期,四种类型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一致,到抽雄期后呈现明显差异。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结果为:高油和高淀粉玉米全生育期内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为:长春>吉林>松原;高蛋白玉米则略有不同:长春>松原>吉林。且在整个生育期内呈现出基本一致的规律性变化:苗期至拔节期呈上升趋势,从拔节到大喇叭口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急剧上升,含量明显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最快,至抽雄期含量略有下降,从抽雄至灌浆缓慢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同一地区(以长春为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为: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普通玉米。 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三个生态区中,普通玉米籽粒产量顺序为:长春>松原>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