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检验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对水体中铅(Pb)的耐受能力的差异,在水体温度为(27.5±0.2℃)、硬度为(10.0±0.5 CaCO3 mg/L)、pH值为(7.0±0.1)等条件下,测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2.13±0.31 g)、鲫鱼(Carassius auratus)(25.36±0.36 g)、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21.28±0.20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21.39±0.20 g)、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22.34±0.32 g)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21.36±0.21 g)这6种鱼经水体Pb急性暴露96 h后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以及Pb在鱼体内的累积量。本实验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草鱼、鲫鱼、南方鲇、团头鲂、胭脂鱼和中华倒刺鲃进行急性水体Pb暴露实验中,6种鱼的死亡率随着水体Pb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运用直线内插法,求得水体Pb对6种鱼的96 h LC50分别为3.73 mg/L、11.59 mg/L、6.59 mg/L、3.27mg/L、0.33 mg/L和3.00 mg/L。2.测定了6种鱼的Pb暴露致死鱼体和未死亡鱼鱼体的Pb积累量。同种鱼中Pb暴露致死鱼体和未死亡鱼体内的Pb累积量均分别随着暴露的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统计分析表明,同种鱼不同时间段死亡鱼体中的Pb累积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每种实验鱼因Pb暴露致死群体的平均Pb累积量均分别高于其未死亡鱼群体,除南方鲇外,其余5种鱼二者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通过讨论得到以下结论:1.6种鱼对水体Pb的耐受能力顺序从大到小为鲫鱼>南方鲇>草鱼>团头鲂>中华倒刺鲃>胭脂鱼。2.相比本实验中其它5种鱼,水体Pb对鲫鱼的96 h LC50较高,表明鲫鱼对Pb毒性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原因可能是鲫鱼较强的耐低氧能力和较高的重金属Pb排泄能力。3.相比本实验中其它5种鱼,水体Pb对胭脂鱼的96 h LC50较低,表明胭脂鱼对Pb毒性的耐受能力较低。水体重金属Pb污染可能是造成胭脂鱼濒危的关键因素。4.水体硬度和鱼体重会影响重金属Pb对鱼类的96 h LC50。较高硬度水体暴露的Pb对鱼体的毒性较小,同种鱼体重较大的个体对重金属Pb的耐受能力较强。5.急性水体Pb暴露致死鱼体的Pb累积量高于未死亡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