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研究抗血管生成药物Rg3经腹注射给药对內异症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抗血管生成治疗EM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3周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g3 5mg/kg组、Rg3 10mg/kg组、孕三烯酮组和去势组(即双侧卵巢摘除组)各2周、4周、6周及8周组,共20组,观察各组异位病灶在给药前后体积及形态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免疫法测定异位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血小板凝集素1(TS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运用伊万斯兰色素渗出法检测病灶组织血管通透性。结果⑴各组大鼠给药前异位病灶体积大小无显著差异,移植物形态外观基本相近。⑵空白对照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在第3次剖腹时(成模后2周、4周、6周和8周处死时)与第2次剖腹时(建模3周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⑶Rg3治疗组大鼠病灶体积受到明显抑制,其作用在研究的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增大而增强。Rg3 10mg/kg各周组用药后病灶体积均小于同期空白对照组和Rg3 5mg/kg组,体积抑制率高于同期Rg3 5mg/kg组,与同期孕三烯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对病灶体积抑制率有交互作用(P<0.01)。Rg3 10mg/kg剂量组中4周组的病灶体积抑制率明显高于2周组,达同期去势组水平,肉眼可见,扁平、萎缩成斑块状的移植物;延长给药时间至6周和8周,抑制作用未再明显增加,Rg3 10mg/kg4周组、6周组和8周组间病灶体积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P=0.163,P=0.129)。⑷空白对照各周组异位内膜组织中TSP-1、VEGF表达和MVD数量无明显差异,血管通透性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时间延长而升高。⑸Rg3各治疗组及去势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病灶组织中MVD值都有显著性差异,MVD数量都减少(P<0.05)。其中Rg3 10mg/kg各周组MVD数量均低于同期Rg3 5mg/kg组和孕三烯酮组,高于同期去势组,差异均有显著性。Rg3 10mg/kg 4周组MVD数量明显低于其2周组,有显著差异(P=0.005),而给药延长至6周和8周,MVD数量未明显减少,Rg3 10mg/kg4周、6周和8周组MVD数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931,P=0.927,P=0.979)。〔6〕在研究的时间和剂量范围内,Rg3用药时间不同,用药剂量不同,异位病灶组织中TSP-1表达量不同。Rg3 10mg/kg8周组病灶组织中TSP-1表达量明显高于2周、4周和6周组,高于同期Rg3 5mg/kg组、空白对照组和孕三烯酮组(P<0.01),低于同期去势组。而Rg3治疗组组织中TSP-1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0.585,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