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长期慢性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多种精神神经症状,但无其他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为特征的复杂症候群。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临床上以精神紧张、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日益增多,CFS逐渐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该病的病因病机并不十分明确,迄今为止,主要认为其诱因与病毒感染、精神应激等因素有关。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系统异常(如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等)、内分泌系统异常(如生长素、催乳素等)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方面。由于缺乏对病因病机的针对性,西医的各种治疗手段仍处于对症治疗阶段,主要以减轻临床症状为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疾病产生的原因。CFS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典型的疲劳特征之外,许多CFS患者还表现出明显的抑郁心理特征。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适,不仅会起到恶化病情的效果,而且还极可能发展为抑郁症,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善CFS患者的抑郁状态是我们研究CFS的首要任务之一。祖国医学方面,虽然本病在较早的文献中没有与其相对应的记载,但疲劳作为中医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在中医古籍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四肢不举”及“四肢不欲动”等。由于本病临床表现与中医的虚劳证极为相似,因此部分医家认为该病属中医虚劳证范畴。综合各家观点本病发生主要与情志因素有关,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不规律及过度劳累造成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气机失调、五脏气化功能失常。该病病位涉及五脏,但主要在肝脾肾。在总结前人经验及以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导师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对该病的病机作了进一步阐述,认为本病虽病机复杂,证型多样,但究其本因仍在于气之亏虚。本病病程较长,病情缓慢发展,由轻至重涉及心、肺、肝、脾、肾,五脏功能活动障碍,脏气亏虚,气虚则运行无力而致气机郁滞、血液痹阻、痰湿停滞、痹阻络脉,因而发为表现各异的临床症状。中医针灸治疗CFS,有着显著的疗效,而且具有便、廉等优点,但也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辨证分型尚不规范,选穴标准不统一,对CFS的各阶段的治疗情况较少有现代化的客观评价,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目的:客观评价在“气街”理论指导下,针刺对CFS患者抑郁状态及相关垂体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气街理论对针刺治疗本病的指导意义,期望为针灸治疗规范化提供临床依据,并初步探讨CFS患者抑郁心理特征的发生机制。方法:将60例合格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取人迎、风府、百会予普通针刺,对照组予静滴参脉注射液。同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抽血检验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中,治疗前抑郁评分达诊断标准的共49例,其中轻度抑郁29例,中度抑郁19例.经t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后SDS评分、PRL及GH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提示CFS患者的抑郁程度可能以轻、中度为主。治疗方面,针刺及参麦注射液对于改善气阴两虚型CFS患者的抑郁状态均有一定的疗效,且针刺治疗优于参麦注射液静滴治疗,针刺治疗及参麦注射液静滴对于气阴两虚型CFS患者血PRL及GH水平异常具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两种疗法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前后的SDS评分的变化与治疗前后患者血PRL及GH水平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提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的产生可能与腺垂体分泌异常有关,但尚不能认为这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抑郁状态产生的直接或主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