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长江南京段饮用水水源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自来水厂出水水质为目标,研究了原水的有机物特性、分子量分布和微量有机物的种类,考察了生物活性炭滤池、生物强化滤池及其组合工艺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机理和效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生物活性炭滤池和生物强化滤池采用自然富集培养挂膜法,在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13.5min的条件下挂膜基本完成大约需30天左右。研究不同EBCT和反冲洗方式对两种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生物强化滤池适宜EBCT为10min,生物活性炭滤池为13.5min。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生物强化滤池:气冲强度6L/s·m2,历时5min,水冲强度15L/s·m2,历时10min;生物活性炭滤池:低强度气反冲5 L/m2·s,历时5min,高强度水反冲15 L/m2·s,历时15min。 对3套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即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Ⅰ)、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Ⅱ)、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Ⅲ)的臭氧投加量进行了优化,工艺Ⅰ中后臭氧浓度为1.75mg/L左右,工艺Ⅱ中预臭氧浓度为0.8mg/L左右,工艺Ⅲ中预臭氧浓度为0.8mg/L左右,后臭氧浓度为1.3mg/L左右,臭氧最佳接触时间均为10min。对中试试验过程中溴酸盐的产生情况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溴离子浓度范围为10~25μg/L,各工艺在最佳臭氧投加量的工况下,检出溴酸盐浓度均低于10μg/L。工艺Ⅲ在最佳工况下出水水质最优,对UV254、 CODMn、TOC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7.43%、82.76%、68.67%。该工艺中预臭氧可显著降低有机物分子量水平,混凝沉淀砂滤主要去除分子量大于3kD的有机物,后臭氧则将大分子有机物进一步氧化为分子量小于3kD的有机物,后者通过生物活性炭滤池得到有效地去除。并将工艺Ⅲ与常规工艺、臭氧生物强化工艺的出水水质进行对比分析,从有机物的去除方面工艺Ⅲ要明显优于常规工艺和臭氧生物强化工艺。 GC-MS检测结果:长江南京段原水中检出25种微量有机物,有上升趋势,检出物质中以苯环类、脂类、酚类及酮类有机物为主,四类有机物的总量约占总微量有机物的90%以上。原水检出峰总面积为1.51×107,预臭氧出水总面积为1.32×107,砂滤出水总面积为1.12×107,后臭氧出水总面积为7.54×106,生物活性炭滤池1出水总面积为6.36×106,,整个工艺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为57.8%。 通过对6种不同类型的活性炭的碘值和亚甲蓝值进行比较,从中优选出三种活性炭;并从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得出压块破碎炭优于柱状炭,柱状炭优于原煤破碎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