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产生机理和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国有企业的产生发展和改革,然后指出了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政策性负担造成的软预算约束。接着,文章从软预算约束理论和“退出”角度对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机理进行了深刻剖析。从理论上来说,国有企业的破产根源来自“软预算约束”造成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以及从“退出”角度提到的国家无法通过退出的策略(包括允许国有企业破产,对其不实施补贴等相关救济)来使契约关系中的另一方“国企经营者”有效履约,从而使政府和其所有的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关系变成了一种保险契约关系,国家将对企业承担着无限责任。国企负责人在企业和政府中的博弈中始终是胜利者。为了能够硬化约束,国家可以采取各种方法,但是如果国家能够做到允许国有企业破产和其工人失业(包括国企领导者),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国有企业的资产进一步流失和效率低下。这样,本文将“退出”作为一种变量放到国有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中考虑,使得软预算约束由传统的外生性的“父爱主义”考虑产生原因转到内生性的“退出”角度来考虑。另外,文章还分析了政策性破产的产生机理的一些外生性的政策因素和自然因素。在破产实践中,一些国有工业企业,其破产过程享受相关的破产政策优惠,而不严格按照《破产法》进行,所以被称为政策性破产。但是其产生机理与其他国企是一致的。这些政策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预期的正面的效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在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中也不断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继续运用到后面的破产实践中去是有相当重要意义的。本文在通过对国企政策性破产的实践调研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综合总结并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采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一个三方博弈模型对破产前的资格审批问题进行了一般性的分析,论证了中央如何制止资格审批中地方政府和企业共谋倾向。文章还建立了一个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政策性破产中的资产评估政策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了其弊端所在。另外,对企业重组方面的典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思路和办法。最后,文章对这些问题做了总括性的政策建议并对破产重组以后的企业如何发展做了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