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湖,地处长江、汉江之间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其水域面积达140平方公里,岸线全长约310公里,库容2.71亿立方米。湖底海拔28米,是长江、汉江间地势最高的湖泊。长湖自古迄今不仅是荆门、沙洋、荆州、沙市通江达汉的黄金水道,还兼有泄洪、灌溉、供水等功能。湖内港汊较多,水草茂盛,鱼、虾、菱藕等资源甚为丰富,是各种水禽的天然栖息地,但因其为跨界湖泊,管理分散,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内大面积的围网养殖开始兴起、加上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对长湖水生生物资源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对长湖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构建长湖鱼类名录,分析鱼类生态类型,研究其鱼类分类多样性,不仅可以阐述其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还可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长湖是国家级鲌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翘嘴鲌、达氏鲌、蒙古鲌、拟尖头鲌、红鳍原鲌等5种鲌类。已有研究发现达氏鲌是长湖海子湖区和大湖区的共同优势种,迄今对于达氏鲌种群生态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有待深入。本实验于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长湖进行4个季度的渔业资源调查,并采集达氏鲌样本592尾,研究了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达氏鲌的年龄与生长、繁殖策略、种群参数和资源量等方面的内容,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鱼类群落结构:本次调查共鉴定出长湖鱼类61种,隶属于7目15科43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共42种,占比68.9%,与80年代长湖渔业资源调查结果相比,种类有所减少。长湖优势种组成具有季节变化,以Pinkas(1971)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1000为划分标准,其中鲫和鲤是4个季节的共同优势种,其余季节优势种为鲤、红鳍原鲌、麦穗鱼、达氏鲌、、草鱼。长湖鱼类生态类型可分为湖泊定居型、江湖洄游型、河流型三种,以湖泊定居型为主。根据构建的长湖鱼类名录计算出长湖鱼类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和∧+分别为59.1、521.6,并从不同时空尺度上分析了长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兴凯湖的鱼类相似性系数,结果显示:长湖与洞庭湖鱼类群落的相似性最高,与兴凯湖的相似性最低。2.年龄与生长:以年龄为鉴定材料,达氏鲌鳞片上的年轮特征明显,标志主要为切割型和疏密型。长湖达氏鲌种群体长范围为71-388mm,体重范围为4.0-916.2g。年龄组成为1-7龄,其中以1-4龄鱼为主,占样本总量的91.38%;达氏鲌属匀速生长类型,其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5.632×10-6L3.148(n=592,R2=0.995,P<0.01),经t检验表明达氏鲌体长体重关系无明显性别差异;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491.034[1-e-0.194(t+0.268)],Wt=1668.330[1-e-0.194(t+0.268)]3.148,生长拐点年龄t=5.64龄,拐点体长为334mm,拐点体重为502.4g。3.繁殖策略:长湖达氏鲌雌雄性比为1:1.28,其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15490-51078粒,相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87-532粒/g,卵径变动范围为0.45-0.86mm,达氏鲌产卵类型为分批产卵类型。4.种群动态:长湖达氏鲌总死亡系数(Z)为0.80/年;自然死亡系数(M)为0.42/年;捕捞状态下死亡系数(F)为0.38/年;其开发率E为0.48/年。根据体长频率数据估算出2015-2016年长湖达氏鲌年资源数量为1809710尾;年资源重量为15.1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