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金丝猴食性及生境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wy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金丝猴食性和生境利用的研究很早以前就已经展开,然而,最近才发现滇金丝猴在一定季节大量取食竹笋的报道,因此,有关滇金丝猴栖息地范围内竹类的分布及生境等情况亟待查清。通过对滇金丝猴栖息地60条样线和15个调查点的实地调查表明,箭竹是寒温性针叶林下的恒有层片,所处的主要森林群落类型有云南铁杉一卵叶杜鹃林林,长苞冷杉一亮叶杜鹃林,白柯一假乳黄杜鹃林,西南桦一五裂枫林,黄背栎林,华山松一麻栎林等。栖息地内的多数箭竹是滇金丝猴夏季的主要食物种类之一,箭竹属植物资源对保护滇金丝猴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有关该区域竹类植物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特征及寒温性针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均缺乏系统的资料。本研究对该区域内竹类植物的野生种类、分布和寒温性针叶林(长苞冷杉林)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研究,论文简要介绍了滇金丝猴的食性及对生境利用的情况,详细记录了滇金丝猴栖息地内竹类植物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等特征及寒温性针叶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如下: 1.滇西北地区滇金丝猴栖息共有野生竹类植物13种,其中11种箭竹,2种玉山竹:包括马斯箭竹(Fargesia dura)、空心箭竹(F. edulis)、伞把竹(F. utilis)、云龙箭竹(F. papyrifera)、凋叶箭竹(F.frigida)、黑穗箭竹(F. melanostachys)、德钦箭竹(F. sylvestris)、曲竿箭竹(F. subflexuosa)、大姚箭竹(F. mairei)、薄壁箭竹(F. tenuilignea)、玉龙山箭竹(F.Yulongshanensis)、弯毛玉山竹(Yushania flexa)、竹扫子(Y. weixiensis)。除凋叶箭竹、黑穗箭竹冬季落叶外,其余几种箭竹都是滇金丝猴一年四季取食的植物,取食部位为竹笋和竹叶,尤其喜食竹笋。目前还没有滇金丝猴取食玉山竹的记录。 2.分别运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均匀性指数对滇金丝猴栖息地寒温性针叶林(长苞冷杉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金丝猴栖息地长苞冷杉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随海拔高度下降而呈上升趋势;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木本层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大于草本层。 3.通过本次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不同生态因子统计分析,结合昆明动物研究所肖文等人的研究,表明滇金丝猴对栖息地不同的植被类型的利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日常教学中,学生在利用函数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上存在困难.笔者依托疫情背景选取真实数据作为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构建函数模型,分析函数模型反映
期刊
本文以城市水源集水区-泰安市黄前流域内水源涵养林植被为研究背景,以6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阴坡与阳坡赤松×五角枫混交林、阳坡麻栎单纯林、阳坡板栗单纯林、阳坡侧柏单纯林
“图式”是指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围绕某一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本文以“磁场中轨迹圆圆心的确定方法”为例,基于已存的图式和变化的图式对教学设计进行
期刊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态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通常是C、N、P)平衡的科学。现在生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种、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安排了一些小古文,其中有几篇小古文是赞扬人物机智聪慧的,分别是三年级的《司马光》、四年级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和五年级的《杨氏之子》.笔者试就这几
期刊
红苞凤梨(Ananas bracteatus)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观赏植物,但因其自交不亲和性,生产上采用吸芽繁殖,繁殖率低、苗木一致性差。因此,研究其体细胞胚发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对遗传改
本文对双Bt基因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通过PCR技术,从pBin438中克隆出抗虫基因Bt1。测序结果显示,所克隆Bt1基因全长1836bp,与原基因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沿海地区长期来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近年来随着福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从福建山区向沿海地区迁移,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大批临海的基础设施和化工产业在沿海地区落地,导致沿海地区森林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福建沿海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均要遭受台风、洪涝等自然灾
矿渣肥具有高效化、复混化、缓释化的特点,同时也是酸性土壤改良剂。华西雨屏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以阴湿为主要特征的特殊气候地理单元,区域内竹林资源丰富,降雨量大,土壤酸化现
在1954年维也纳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风景建筑师联合会(IFLA)上,英国造园学家杰利克(G·A·Jellicoe)在致辞中提出,世界造园史有三大系统,即中国、希腊和西亚造园系统,也就是现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