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头颅侧位片分析安氏Ⅱ1分类成人错(?)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颏部软硬组织变化,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与颏部形态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严格按照实验纳入标准,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且治疗结束的安氏Ⅱ1分类错(?)畸形患者40例,高角组、均角组各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21.39±2.42岁。所有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后磨牙、尖牙达到Ⅰ类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在治疗前后使用德国ORTHOPHOS XG5 X线机,按同一标准由放射科专业人员拍摄头颅侧位片,应用WinCeph 9.0软件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颏部软硬组织的相关角度及线距,观察颏部软硬组织变化。颏部硬组织测量项目包括颏厚度(B-Me)、颏高度(C-C’)、颏最小厚度(B-B’)、颏前厚度(B-C)、颏后厚度(B-C’)、颏角、颏凹陷、颏曲度。颏部软组织测量项目包括软组织颏前点厚度(Pog-Pog’)、软组织颏顶点厚度((Gn-Gn’)、软组织颏下点厚度(Me-Me’)、颏唇沟深度(Si-LLPog’)、颏唇角(LL-Si-Pog’)、颏沟倾角(Pog’ Si-FH)。最后应用SPSS 21.0软件对测量结果处理分析,各组内矫治前后的测量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测量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颏部硬组织及牙齿角度变化量与颏部软组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1.拔牙矫治后高角组C-C’/B-Me、B-13’、B-B’/C-C’、颏角、SNA、U1-NA(mm)、U1-NA、U1-SN、Y 轴较治疗前减小,Pog’ Si-FH、NPog-FH、L1-U1 较治疗前增加;均角组C-C’/B-Me、Ul-SN较治疗前减小,B-C、B-C/B-C’、L1-U1、Pog’ Si-FH较治疗前增加;两组侧貌在治疗后均有改善。2.治疗前颏凹陷、Pog’ Si-FH高角组小于均角组;治疗后B-B’、B-B’/C-C’、Pog’ Si-FH高角组小于均角组。3.颏前点与C-C’、B-B’、B-C具有负向相关性;颏顶点与L1NB角具有正向相关性,与C-C’具有负向相关性;颏下点与SNB、L1NB角具有正向相关性,与C-C’、C-C’/B-Me、B-B’、B-B’/C-C’、B-C、颏角具有负向相关性;颏唇角与U1NA具有负向相关性。结论:1.成人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可获得较好侧貌,其中高角患者侧貌相对均角患者改善更加明显,颏部形态也有所改观。2.颏部软组织与硬组织及下切牙角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颏顶点软组织和颏下点软组织与下切牙角度具有正向相关性,颏前点软组织和颏顶点软组织与颏厚度具有负向相关性,为使颏部软组织形态趋于美观,在治疗中需注意下切牙转矩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