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第一手材料,教科书中的文本内容和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智发展和道德观念塑造,甚至会成为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一部分。笔者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来,一直专注于语文学科教材、教学策略、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研究,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时候,发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经过删改的,呈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并不是作者原原本本的笔触和意韵,有的删改确实给课文增色不少,可有的删改却削弱了文章原本的色彩,有的甚至完全违背了作者的原意,致使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模糊和扭曲认识。对此,学界已经有一些研究,但是都不深入。本文挑选《羚羊木雕》、《济南的冬天》、《春》、《信客》、《那树》等五篇现代文进行作者原文与课文的比较分析,从字词改写、句段删改、标点符号删改等方面来深入探讨删改的各种利弊,以提出应对删改这一问题的教学策略。首先,绪论部分,笔者就本文的研究依据、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等进行了阐述,并对之前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主要包括对课文删改的研究成果和不足。第一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现代文删改情况和删改原因概述,包括删改统计情况和分析,具体列出删改在各个学段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对比,总结出产生删改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二章,积极删改,文本妙笔生花。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字词和段落进行比较分析,阐释出某些精当删改产生了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字词规范、语句删改、标点符号和段落划分等方面。第三章,消极删改,破坏文章之美。本章用四个小节进行分类阐述,包括大幅删改、小幅改动、字词不当删改等,几乎涵盖了消极删改的各种类型,比较全面的诠释了不当删改带来的负面影响。第四章,经过前文对积极删改和消极删改的论述,总结了各自产生的不同影响。在面对如此普遍的课文“删改”,作为编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对此该做出何种应对策略呢?本章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