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的左冯翊既是郡级行政区划,也是郡级行政长官。从名称上讲,左冯翊具有双重性。左冯翊的设置是汉代中央集权强化的反映。左冯翊作为长安北部的屏障,对西汉的政治发挥着重大作用。东汉迁都洛阳以后,左冯翊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在抵御羌族和匈奴的叛乱维护汉王朝统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本文试图从文献的角度出发,并有效利用简牍、玺印、封泥等出土材料,对两汉时期左冯翊的政区沿革、职官制度及其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专门性的研究。本文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两汉左冯翊的行政区划研究。左冯翊是在汉初内史地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内史地分置为左、右。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左内史为左冯翊。从此,左冯翊成为郡级行政单位。左冯翊政区在两汉时期变化较大。西汉时期,左冯翊作为京畿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央在左冯翊地区实行一些特殊的政策。王莽代汉,重新调整三辅地区的行政区划,左冯翊政区被撤销。东汉时期,恢复了左冯翊政区,但是辖区范围明显缩小了,辖县数也由西汉时期的24个减少为13个。第二,两汉左冯翊的职官研究。左冯翊官是在汉初内史官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左冯翊作为郡级行政长官产生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西汉时期左冯翊的地位要高于一般太守。左冯翊具有“治民、进贤、劝功、决讼、检奸”等一般职掌,同时具有奉朝请、辟除外郡人为属吏、管理中央驻官等特殊职掌。左冯翊的任用需要经过“试守”,考察合格才可以留任。从左冯翊迁入情况看,西汉时期左冯翊官一般以“高第入”,同时也有由中央官迁入。随着东汉迁都洛阳,左冯翊的地位也明显下降了。左冯翊官员的职掌与一般太守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异。不同的是东汉左冯翊官员的军事职能更为突出一些。东汉时期,左冯翊官员的选拔则主要表现为平级调动,往往也会有一些低级官吏被选为左冯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东汉左冯翊官员的出身以武职官员为主。从左冯翊迁出的情况来看,两汉时期左冯翊迁出后升迁为中央官的比重均比较高。左冯翊有固定的佐官、属吏。西汉时期左冯翊的佐官、属吏地位也高于一般郡。东汉时期左冯翊的佐官、属吏的地位则不是特别突出。第三,左冯翊地区的人口与学术文化。西汉时期,左冯翊辖区是全国入口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左冯翊有户235101,口917822。其中,陵县人口数量在整个左冯翊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由于战争、迁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东汉时期左冯翊辖区人口数量锐减。东汉左冯翊各属县人口的分布也逐渐趋于平衡。西汉武帝以后,左冯翊地区的文化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地区之一。但是,左冯翊地区学术文化发展水平与京兆尹、右扶风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左冯翊地区学术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是由士人的分布、政治因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