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技术观是技术主体从和谐的视域出发,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追求技术与人、技术与自然和技术与经济社会之间协调有序、共荣共生、整体和谐发展为目的一种技术观。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即马克思思格斯文本中体现的关于和谐技术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是在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趋成熟,无产阶级生活工作处境不断恶化,以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显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古希腊哲学、空想社会主义中与和谐技术相关的理论和文艺复兴时期卢梭对技术的理性沉思和浪漫主义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考察出发,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和系统方法,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技术对自然、社会和工人的种种影响,形成了和谐技术观。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和谐技术价值观、和谐技术生态观、和谐技术社会观与和谐技术伦理观。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价值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很大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虽然对现存技术持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但又没有一味地排斥技术,而是强调在种种不同技术可能性中存在着选择。马尔库塞提出了“新技术”思想、费恩伯格技术民主与技术的可替代选择、阿格尔以“小技术”取代“大技术”思想、高兹的“软技术”取代“硬技术”与奥康纳的反对‘坏的技术’与追求‘好的(替代)技术’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对其技术理论的重要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下,结合当前世界科技最新发展成果,为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而提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技术观的继承和创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汲取和升华,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与选择思想的批判和扬弃。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重视技术的生产力属性、强调技术的生态属性、关注技术的人本属性、注重技术的社会属性。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谐技术观的思维范式已经不再是仅仅关注技术本身的局部思考,而是全面关注技术与经济、环境、政治、军事、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动融合的系统思考,在整个社会系统范围内考察技术与自然、人、社会的关系,在技术发明和应用过程中作出最和谐的技术选择,按照有利于技术与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来塑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