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洲型城市是干旱区人类生产、生活的集聚中心和区域内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系统地研究其城市空间演变对于实现干旱地区绿洲型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张掖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是干旱区绿洲性城市中的典型案例,本文以张掖城市为例,通过自1949年以来张掖城市空间发展分析,总结绿洲型城市发展规律以及特征,分析其发展动因,并提出与当地人居环境发展相适应的发展策略。从建国后张掖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来看,结合张掖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基于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特征、产业与经济发展特征、用地与空间发展特点、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四个角度,通过对张掖194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采用多维视角下的数据对比的方法,将张掖城市发展历经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1949-1978年,以资源开发为导向,形成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增长。1978-2002年,以主城区为核心,城市建设用地层级向外扩展,但城市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002年后,张掖撤销县级市,改为地级市,同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甘肃省再造河西战略的的深入实施,为张掖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张掖城市空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轴向多组团型城市结构。2008年后,随着“生态觉醒”为导向的湿地保护与开发,张掖开始重视湿地与城市空间发展之间的联系,城市空间结构随之发生调整与变化。本文阐述并分析了张掖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轨迹、特征、问题以及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矛盾,总结并剖析了张掖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集聚式”到“轴向多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发展过程。以此为基础,结合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新的发展形式,基于目前张掖城市空间拓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生态承载力、区位条件、政策引导和经济水平等不同角度,对张掖城市空间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进行评价。并对张掖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发展规模和发展策略进行整理,提出适用于张掖城市空间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