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和寻求有效的防治手段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的课题。目前研究多集中在运动性疲劳发生机理的深入探索和使用药物防治运动性疲劳,运用传统中医针刺疗法抗疲劳的实验研究尚不多见。穴位针刺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原”,可以激发机体固有的调节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得到调整,从而使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向正常水平转化。本课题以针刺足三里对模型大鼠相应疲劳指标的观察来探讨针刺足三里的抗疲劳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运动性疲劳防治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本研究选用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安静针非穴组,单纯运动组,运动针非穴组,运动电针足三里组,运动手针足三里组。训练采用每周递增强度方式在坡度为0的电动鼠类跑台上运动,每周7天,共训练6周。并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针足三里组(电针),运动+针足三里组(手针)大鼠施予针刺干预。末次训练后断头处死动物,取血,骨骼肌,肝脏等组织,测定血红蛋白,肌糖原,肝糖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热休克蛋白70(HSP70)等指标。
实验结果发现:运动训练后,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单纯运动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运动能力下降明显,Hb、肌糖原,肝糖原、SOD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HSP70表达显著增强;运动电针组、运动手针组大鼠多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与单纯运动组相比,运动电针组,运动手针组大鼠体重、Hb、肌糖原、肝糖原含量较高,骨骼肌、肝脏SOD含量偏高,MDA含量显著偏低,HSP70表达较低。骨骼肌SOD活性与HSP70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趋势。
结果提示:针刺足三里能激发机体内在的整体调节能力,通过补益脾胃元气纠正运动大鼠降低的体重、血红蛋白,提高肌、肝糖原含量;明显提高运动大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机体对大强度负荷的适应,降低HSP70的反应性高表达。因而具有提高运动能力,延缓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作用。此外,运动诱导HSP70的合成具有抗氧化应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