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表了著名《阿拉木图宣言》,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我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追求这一目标。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卫生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民“看病难”却成了新世纪一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1]~[2],怎样合理认识经济高速增长和卫生费用过快增长之间的关系?怎样认识卫生资源配置的省际差异和城乡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卫生费用的发展态势及相互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十五”期间我国卫生领域发展的趋势和不足,用GIS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省份和城乡之间的卫生消费进行分析,从时间和地理方面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为政府决策部门制订具体的规划和实施细则提供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同时本研究首次在卫生费用研究方面引用GIS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扩展了卫生费用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本研究资料来源包括常规统计资料:包括2001~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公布的数据、有关卫生政策法规和各类文献专著提供的数据。本研究研究方法包括了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包括Gini系数、Lorenz曲线、Theil指数)对全国31个省份的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卫生资源供给和卫生费用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份卫生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发现:1.“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总体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上升,但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不及GDP的增长速度,同时,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过快,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从各省区之间来看,发达地区卫生消费水平显著高于不发达地区;从城镇和农村比较来看,城镇居民的卫生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卫生消费水平。2.通过分析“十五”期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政府卫生费用支出比例有所提高,医护比例有所下降,每千人床位数量有所增加,说明政府对医疗卫生方面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卫生资源现状正在好转,尤其是国家启动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障体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等多种医疗改革手段,提高了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卫生服务质量。但是同时,我国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总体水平不高,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过快、筹资结构不合理、社会卫生支出不足、个人负担比例有所上升和各地区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也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3.通过对全国“十五”期间的人均卫生消费支出进行空间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国城镇的人均卫生消费支出在“十五”期间空间聚集性并不是很突出,但存在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高人均卫生消费省份对周边省份人均卫生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这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近邻效应有所减弱刚好相反,可能与区域经济水平普遍提高,人口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有关系;而各省份农村的人均卫生消费的空间聚集性则明显降低,并且高卫生消费省份对周边低卫生消费省份人均卫生消费支出的影响在逐步降低,尤其是2004年以来,全局相关系数迅速减小,可能与我国施行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所产生的效果及农村卫生筹资结构的改善有关系,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消费不再更多的依赖于经济收入的增加,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政策建议:国家的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应当确立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上,针对卫生资源配置农村偏弱的情况,在全面建设的基本前提下,重点建设农村卫生医疗卫生基本设施和卫生人力资源建设;针对卫生费用筹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卫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的投入,努力改革城镇医疗卫生制度,继续推广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进一步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针对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和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在未来改革中,应进一步打破城乡、省际界限,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针对“看病贵”的问题,要努力提高人民经济收入,要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环节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结合市场干预手段,努力调和卫生卫生消费水平过高和人民经济收入过低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