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憨,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目前,失眠的发生率很高,尤其在年轻人中的发病人数显著增加。该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有许多失眠病证用西医的诊断手段很难明确判断发病原因及机理。中医治疗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目的:历代医家在从先秦到清末的二千多年时间里,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摸索,总结了丰富的辨证用药经验,逐渐完善了对失眠病证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认识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将要在仲景论治失眠方药的基础上,系统收集、整理前人治疗失眠的理论,并针对失眠用方进行用药范围、性味归经等一般方剂计量指标的分析,以系统化、客观化指标反映前人治疗失眠的制方规律。方法: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与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现代数理统计方法主要采用频数分析,用方剂用药范围计量指标体系,统计相关计量指标值,包括方剂用药总数、频数、方剂用药功能、归经、四性五味频数。根据其差异,初步认识不同种类药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用情况,推论粗略的证治规律。然后结合历代对失眠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管是专立失眠专论还是未立失眠专论的医籍,对于失眠的论述和治疗基本上是一样的。分析所选医籍可知用于治疗失眠使用次数最多的方剂前两名是温胆汤和酸枣仁汤,这两种方剂在现代临床的报道也很多,这样的结果说明了温胆汤和酸枣仁汤在治疗失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治疗失眠方剂总体上是以补益药用量最多,占分析总用药数的33.3%,其中以补血药、安神药较为突出,分别占13.3%、13.6%。仲景医著中,治失眠方以解表、补血、健脾、化痰药为重,通过比较可知各医家治疗失眠方药功能构成比有显著差异,但是总体偏于健脾化痰、养血益气安神。最常用的药物除甘草以外是人参和茯苓、酸枣仁。治疗失眠所用高频药中,性味多用寒温相当,集中于甘、辛、酸、苦。治失眠方总体上以归心经药为多,占20.4%,仲景治失眠方以入心经尤为突出,胃经次之,这与以酸枣仁汤、温胆汤为代表的治疗失眠中的药物归经相似。结论:通过现代统计学方法对古代论治失眠的文献进行分析,可知仲景虽未专立失眠篇章,但从书中条文可看出其秉承了《内经》辨治失眠的思想,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仲景论治失眠,总体上将其分为虚实两类。实者,多责之脾胃肠;虚者,多责之于气血阴阳之不足,实性失眠以健脾益气化痰为法,虚性失眠以养血安神为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结合历代医家论治失眠的主要方剂和药物,通过分析,发现使用次数最多的方剂酸枣仁汤、温胆汤,根据人参、茯苓、酸枣仁的使用频次,提出了“养血安神、健脾化痰法”作为临床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法。从而为临床论治失眠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