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冻土区成西高铁路基冻胀机制及防冻措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i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建西宁至成都高速铁路穿越了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以及黄河上游的若尔盖湿地季节冻土区,寒冷的气候、沼泽湿地及冻胀敏感性地基土会使铁路路基产生大的冻胀变形,将影响到路基建设,若处置不当将严重威胁到铁路安全运营。尽管我国在哈大高铁和兰新高铁的建设过程中对路基的冻胀机理与防治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针对若尔盖高寒湿地腐殖质黏土的冻胀特性与工程处治还是缺乏深入研究。为了保证铁路路基的稳定性,探究腐殖质土冻胀特性及在建设中保护湿地环境,有必要在深入探究若尔盖湿地路基土体的冻胀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防治技术,对于高铁路基冻胀研究、路基的抗冻设计与整治都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通过现场监测、室内实验和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天然场地的冻结特征、粗颗粒填料的冻胀敏感性评价与冻胀防治优化、饱和黏土的分凝冻胀机理与预测以及复合路基的防冻胀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若尔盖湿地平缓场地和斜坡场地的冻胀特征进行现场监测,明确了不同场地的土温、水分和冻胀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平缓场地腐殖质黏土(天然含水量约为38.1%)的最大冻胀量和最大冻胀率分别为25.64mm和6.10%;斜坡场地腐殖质黏土(天然含水量约为22.7%)的最大冻胀量和最大冻胀率为3.20mm和2.67%。平缓场地的地下水位维持在1.5m深度左右,而斜坡场地地下水位在3.0m深度以下。地下水位差异是造成平缓场地与斜坡场地冻胀量不同的主要原因。(2)通过室内单向冻结实验,研究了地基原土层和处置后的路基填料的冻胀特性,并讨论了二者的冻胀差异;进一步评价了细颗粒土含量、含水量和颗粒级配对填料冻胀敏感性影响;针对若尔盖湿地的实际工程条件,提出了路基防冻胀措施。相同条件下,原土层黏土在冻结96h时的冻胀率为25.73%,而粗颗粒填料在冻结144h时的冻胀率为1.60%,水分迁移差异是两者冻胀率不同的主要原因。由外界迁移到土中的水分在黏土中主要相变成分凝冰,而在粗颗粒填料中则相变成孔隙冰和土柱顶端由水汽聚集的冰层。从控制路基冻胀的角度考虑,填料应严格控制细颗粒土含量与含水量,并优先选用级配不良填料。路基填料中应增设排水设施以防止局部水分聚集,路基坡脚也应设置防冻胀护道。(3)建立了评估黏土分凝冰发育的二维水热力耦合模型,推导了孔隙压力的表达公式,展示了各主要变量在冻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外界水源的孔隙水压力最大,未冻区的次之,冻结区的最小,因而水分在孔隙水压力梯度作用下从外界水源通过未冻区向冻结区迁移。由于水分迁移,未冻区土体产生固结压缩,竖向应变约为0.006,位移梯度最小;原位冻结带只有孔隙水原位相变成冰,产生微弱的冻胀,竖向应变约为0.15,位移梯度次之;分凝冻结带土体产生分凝冰,竖向应变约为0.6,位移梯度也最大。(4)用上述冻胀模型进一步预测了荷载、渗透系数和土质条件对分凝冰发育的影响。增加荷载与减小渗透系数均会使饱和正冻黏土的冻胀量和冰透镜体数量同时减小。相同条件下,在冻结96h时,不同土质的两种横向接触土体的冻胀率相差1.45%,这足以引起寒区路基的不均匀变形。尽管冻胀量不同,但在水分横向迁移的作用下,两种不同类型垂直接触土的冰透镜体会趋于连接在一起,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5)通过数值模型综合评价了复合路基(同时使用粗颗粒填料和保温层)的冻胀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普通路基(只使用粗颗粒填料)相比,复合路基不仅能有效降低路基的最大冻深和最大冻胀量,同时也能减小左右路肩的冻胀量差,缓解阴阳坡效应。路基的冻胀量随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随保温层导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当热阻达到1.5m~2·K/W时,继续增大保温层厚度或降低保温层导热系数,路基冻胀量也不会明显降低。所以,保温层的最佳热阻为1.5m~2·K/W。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多模态人机交互成为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聚焦于视觉(图像)印证下的语言理解与生成研究。考虑到人机交互的典型场景,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应具备三种基本能力:回答问题、向用户提问、向用户讲述事件情节。因此,本文相应地关注以下任务:视觉问答、问题生成、视觉问题生成、故事结尾生成和图像引导的故事结尾生成。针对多模态文本生成过程中存在的对图文中的结构信息捕捉不够深入等问题,本文
金属成形是最常用的制造工艺之一。近年来船舶、飞机、汽车等行业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产品的品种增多,所需要的板料弯曲成形也越来越多。不同于传统的薄板冲压成形,3D自由复杂曲面厚板成形一直是金属成形领域的挑战。传统的加工方法是水火弯板法,利用热应力使板材弯曲。因为加热和冷却效果很难预测,目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熟练技工的经验操作。此外,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近二十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
有机光伏器件作为一类新型光电器件,因具有材料选择余地大、分子结构裁剪性强、可加工性好、易“卷对卷”连续印刷、对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在信息、能源等领域显示了巨大潜在应用价值,开辟了低成本、高性能光伏器件制备的新途径。在有机光伏器件中,活性层由聚合物给体和聚合物受体组成的全聚合物光伏器件(All-Polymer Solar Cells,APSCs)由于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而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
发展新的清洁能源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太阳能以其普遍、无害、量大、长久等优势成为人类社会应用最广泛的清洁能源之一。作为利用太阳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凭借其成本低、质量轻、可柔性、可溶液加工并可大面积印刷制备等优势获得了科研和工业界普遍的关注。到目前为止,聚合物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18%。聚合物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不断突破主要归功于新材料的创新,尤其活性层材料的开发是聚合物
农作物秸秆等木质纤维素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通过预处理和酶解转化成糖类化合物,再通过生物法或化学法制备生物燃料和其他化学品,但目前仍然存在酶解效率偏低和酶解成本偏高的技术瓶颈问题。在木质纤维素酶解体系中添加具有最高临界溶解温度(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UCST)的甜菜碱类化合物,酶解结束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去除酶解木质素,然后将酶解液降至常温,利用其温
研究背景:晚期肺癌患者通常携带有多种基因变异,既往研究表明EGFR突变和ALK重排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治疗疗效有不好的影响,然而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PD-L1的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是已经被批准的ICIs治疗疗效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然而部分PD-L1阳性表达或者高TMB的患者
微流操控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精密制造、材料合成、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等高精尖领域,微液滴生成技术和微液滴操控技术是成功实现这些应用的基础。然而在微液滴生成技术和微液滴操控技术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成的微液滴尺寸存在微小偏差以及很难实现对无明显物理特性的微液滴的非接触操控等。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微流操控技术的发展。本学位论文以微流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微流体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特性,提出了精密修正微
近些年有机太阳电池(OSCs)由于具有质量轻、成本低以及能够通过印刷方式制备等一系列优势而引起广泛关注。但其光电转换效率(PCE)相比于无机电池来说仍然较为逊色。为了提高OSCs器件效率,研究者们在新材料设计、形貌调控、界面工程以及物理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外,通过中间连接层(ICL)将两个具有互补吸收的子电池串联起来的叠层器件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单结器件中无法同时避免的热损耗和透射损耗,是进一步
随着电子器件的高度集成和小型化,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已成为维持电子设备稳定运行和出色性能的技术保障。其中,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PTCs)以轻量化、绝缘、耐腐蚀、易加工等优势成为热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大多数PTCs的基体都是来自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且随着电子产品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电子废弃物的急剧增长已对环境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威胁下,利用可生物降解的生
视觉目标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最基本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视频监控、智能交通、人机交互、医疗诊断、辅助驾驶、视觉导航等诸多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仅仅给定第一帧的任意感兴趣目标中心位置和目标框的大小,目标跟踪的任务是在后续的视频或图像序列中不断地估计该目标的位置和大小,以便为其它视觉任务提供数据信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视觉目标跟踪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并在简单场景(如静态场景的刚性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跟踪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