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是实现油田科学合理开发、保证油田稳产的重要途径。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油藏数值模拟、物质平衡法、经典公式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都是基于少量样本建立的预测模型,校正后可用于快速预测开发指标,但当样本数据增多时,往往会出现拟合效果降低的情况,导致预测精度下降。由于油田开发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是一种不明确的非线性关系,导致常规的预测方法存在模型建立困难、误差较高、计算量大等缺点。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是实现油田科学合理开发、保证油田稳产的重要途径。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油藏数值模拟、物质平衡法、经典公式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都是基于少量样本建立的预测模型,校正后可用于快速预测开发指标,但当样本数据增多时,往往会出现拟合效果降低的情况,导致预测精度下降。由于油田开发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是一种不明确的非线性关系,导致常规的预测方法存在模型建立困难、误差较高、计算量大等缺点。针对这一难题,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能无限接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功能,可实现对油田开发指标的准确预测。本论文选用K-近邻算法对油田现场数据进行预处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油田开发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响单井产油量因素的贡献度进行排序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后续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通过分析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了单井含水率、累计产油量指标的预测,并通过拟合计算单井控制储量进而预测单井采收率,根据采收率预测结果并结合累计偏差系数法从4口典型油井中筛选出2口潜力井,通过童氏图版法间接验证了遗传算法优化BP(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推广,并对同一区块的50口井进行预测并分类筛选出15口潜力井。为了提高筛选出潜力井的产能,选择压裂增产措施,从选井选层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压裂的因素,并确定了影响压裂的主要因素。针对压裂效果(增油量、增油有效期)预测问题,引入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Elman神经网络,建立了四层结构的鲸鱼优化算法优化Elman(WOA-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表明,实施压裂措施后,潜力井产能有较大提升,通过数学方法(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WOA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推广,对筛选出的同一区块的15口潜力井的压裂效果(增油量、增油有效期)进行了预测。
其他文献
钻井工程方案决定了钻井施工的质量和速度,在制定方案时,工程师需要根据井史数据库和目标井的情况进行钻井工程设计,需要对数据进行查询、处理、分析和优化,在此过程中一些重复性的工作通常会浪费大量时间,且误差较大,通过调研发现现有软件操作流程复杂,局限于功能的实现,能够支持后期优化的软件较少。针对系列问题,开发了能够实现批量化计算、自动化计算以及支持后期优化的钻井工程设计软件(Drilling engin
海上油田具有单井产能高,埋藏深度深的特点,多采用电潜泵进行举升。但对于部分低产井,平均产量在20m~3/d左右,采用电潜泵举升将由于液量低而导致电机温度过高,发生烧泵事故,大大影响了低产井的正常生产。本文针对南海西部WS油田低产区块的地质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储层渗流规律,建立了低产井产能预测模型,并对产能进行分析;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调研,分析了低产井电潜泵举升易出现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回流补液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中采用的增产措施。该技术生成的裂缝网络中支撑剂分布对裂缝导流能力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油气产量。因此研究支撑剂的运移规律是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支撑剂颗粒沉降机理,并利用沉降实验装置分析了粒径和密度对支撑剂沉降规律的影响;然后通过自主搭建的可视化支撑剂运移实验装置分别研究了单流道中粒径、密度、砂比参数和交叉流道中剪切速率、流道夹角、粒径参数对支撑剂运移规律的影响;最后
YT盆地MLQ地区S2段提交的探明储量目前只动用部分井区,探明未动用及未探明区均存在较大潜力。采用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在前期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进行精细井震标定,明确储层与地震相对应关系,建立合理地质模型。开展针对性的刻画扇体,明确平面分布规律及纵向叠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储层预测方法,识别有效扇体及扇体内储层,确定油层的平面分布范围及油藏特征。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对目标区含油气性进行检测,开展
油藏渗流过程是多相多组分的,甚至包含组分间的传质,传热以及流体和储层岩石间发生的复杂物理化学作用。这些复杂行为的方程往往体现出输运方程的性质。在此背景下,间断有限元法作为一种适合于求解输运方程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值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它可以通过增加解函数的多项式阶数来提高求解的精度。间断有限元法同时具有经典有限元法灵活处理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限体积法物理意义明确、局部守恒的特点。相比于其他常
水平井、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保证大斜度和水平井段钻进时井眼足够的清洁,如井眼清洁不充分,会导致许多钻井问题,如卡钻、托压,掩埋井眼等问题。钻井液携屑效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按照作用源分类:一是受循环介质(钻井液等)运动影响;二是机械运动影响,如钻杆旋转、横向运动、轴向运动、高频震动以及携屑工具叶片旋转等。岩屑运移是受循环介质和钻具机械运动耦合影响的高度复杂的固液流动问题。因此,对水平
A区块外扩区位于过渡带北部,面积10.33km~2,地质储量为362.96×10~4t。目前研究区处于初步开采阶段,由于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开采经验不足,所以需要对研究区的原油粘度变化规律、储层岩石渗流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以便指导研究区稠油油藏开发。首先根据研究区平面上的位置分布取井,开展室内实验,测量不同井位油样的原油粘度、含胶量、含蜡量和族组分,分析原油粘度的平面变
喇嘛甸油田经过近20年聚合物驱开发,目前一类油层聚合物驱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8%以上,注聚对象已全面转向二类油层。二类油层包括二类A油层和二类B油层,二类油层地质特征、开发状况均有别于一类储层,因此需要针对二类油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剩余油分布开展深入研究。对于水、聚驱后二类油层剩余油精准挖潜,最重要的是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通过了解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目前水、聚驱开发效果,明确现阶段地层微观剩余油类型及孔
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后大多呈现高含水、优势渗流通道发育严重和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开采出这部分剩余油一直是石油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X区块经过50多年开发,已进入聚合物驱开发末期,目前综合含水率为98.61%,继续使用聚驱开发收效甚微,因此需要明确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识别出地层内哪些部位形成了优势渗流通道,为聚驱后剩余油挖潜对策的制定,解决油田实际生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建立了X区块
石油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其开采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内大部分老油田都进入高含水期阶段,常规水驱的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开采储层中的原油,导致大量剩余油滞留在储层中。作为提高采收率的手段,三元复合驱虽然能代替常规水驱的方法继续开采储层中的剩余油,但是其所带来的环境不友好问题也备受关注。与三元复合驱相比,聚/表二元驱复合驱由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成分相对简单。然而,聚/表二元驱复合驱不仅可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