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鲁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和理论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加快了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步伐,对同时代的画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石鲁“物为画之本,我为画之神”为线索,探索石鲁在特殊历史时期对物与我的表现与升华。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石鲁受中国画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所形成的“物我观”。第二部分是对物与我的辩证关系的分析、对继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鲁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和理论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加快了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步伐,对同时代的画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石鲁“物为画之本,我为画之神”为线索,探索石鲁在特殊历史时期对物与我的表现与升华。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石鲁受中国画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所形成的“物我观”。第二部分是对物与我的辩证关系的分析、对继承与创新关系的理解以及石鲁艺术意识转变的过程,探索石鲁“物我观”的建立。第三部分是观念形成后在作品中的展现,分别是《转战陕北》的革命激情、《东渡》时期的“野、怪、乱、黑”、华山系列山水画的人文精神以及大写意的“形而上”观。第四部分是“石鲁现象”对“长安画派”及艺术发展史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是石鲁的“物我观”对当下的意义及未来的预见性。本文重点讲述石鲁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形与神做出的具体指向,即“物为画之本,我为画之神”,形成了物与我、物神与我神的辩证统一,最终形成了物与我的超越并将艺术升华至我与神的崇高地位。
其他文献
20世纪中叶以来,在倡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国际趋势下,“高大衔接”成为各国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各国相继进入中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后出现了学习和生活适应不良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体持续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在高中与大学之间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大学第一年,新生第一年经历及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
当前,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提及和强调,残疾儿童作为社会中最边缘化和弱势的群体要想融入社会,就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如何加强残疾儿童群体教育权利的保护力度,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类别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与安置需求,是世界各国残疾儿童教育事业推进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国际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趋势及人权的角度来看,通过政策制定与立法实施已成为保障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俄罗斯作为一
英美文化的分界问题历经了长时期的含混,无论是单一地将美国文化视作英国文化的衍生与附属,还是由于二者在特殊历史阶段的宗主国与殖民地关系将两国文化混为一谈,其观点都不准确。因此,对于“美国化”建构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刻了解美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公共事业、思想观念及文学作品以小见大,具体而细致地解读这位美国的“国父型”人物如何在社会生活、宗教伦理及道德行为等各方面塑造起
论文主要是以明治时期日本画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在明治时期具有代表性日本画画家的拼搏与探索下,对明治时期日本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所起到引领和推动的作用为主要论题。同时,以发掘与论证明治时期日本画画家在艺术创作、社会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风格的恒常体现为主要的论述内容。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对明治时期以前的传统日本画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重点对自飞鸟至江户不同时期的传
所谓“拟闺音”诗是指男性诗人以女性口吻或站在女性视角抒情达意创作出的一种诗歌类型。此类诗歌至唐鼎盛,其女性形象更以“性别交互”的独特视角,艺术再现了唐代女性的现实生活,暗示出了男性诗人的女性观与多样情思,并折射出“封建盛世”繁荣风貌下隐藏的多种社会矛盾与不公,极具写实精神。故本文选取唐代“拟闺音”诗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独特性与现实价值,从而展现唐代“拟闺音”诗的独特魅力。论文共分为六部
在现当代文坛中,师陀是一朵暗暗盛开,不为众人瞩目的“奇葩”。动荡混乱的喧嚣时代中,师陀以文字坚守着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不谄媚于俗。过客形象是师陀作品中的重要意象,也是表达师陀人生思考的重要侧面。师陀通过对乡村、小城、都市三种空间中过客的刻画,勾勒出了当时国民的生存状态,完成了对片面生存的批判与理想生存的追寻。在对师陀作品较为全面地阅读后,本论文以作品中的过客形象为主要论述点,对师陀作品进行新的
市民社会概念是理解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线索。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是面向现实,自觉反思与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理论成果。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明确的提出了市民社会概念,阐发了市民社会概念的现代意蕴,指认了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内涵,洞见到市民社会的现代性难题,由此颠覆了古代政治社会、近代文明社会对社会政治内涵的界定,而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审视与反驳,准确的将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界定为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鏡照顔飾容,銅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照顔飾容的實用器具。銅鏡突出的實用性,衆多的數量,爲我們對漢代鏡銘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漢代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黃金時期。漢代銅鏡存量豐富、紋飾多樣、種類繁多、銘文盛行、書體成熟,爲我們了解漢代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但是通過研究整理發現,學者们對漢代鏡銘的研究更多是在文學史、思想史、技術史、斷代史等方面。本文
孔子是一个礼学家,《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中的父子观主要体现为儿子对父亲的"礼",要求儿子"敬""隐""无改";在父子冲突中希望儿子"无违",体现为儿子的压抑、顺从。"俄狄浦斯情结"由弗洛伊德提出,源自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其中的父子为竞争关系。"力比多"的压抑促使儿子无意识地恋母,儿子因惧怕父亲阉割而不得不放弃恋母倾向;被压抑的无意识在道德规范中外化、升华,而无法顺利转化的
敢于向自身病灶开刀,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自身定力、一直向前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当前党和国家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顺应党的建设历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又将其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的高度多次强调,凸显了从严治党对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乃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