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噪声对鸟类习鸣质量的影响因子研究——以金丝雀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沿线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生态交错区。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路网不断向自然腹地延伸,全球公路的生态影响面比例已达陆地面积的15%~20%(2006年统计数据),交通噪声对生物生境(尤其是对鸟类)的干扰日益严重。已经引发了众多的噪声生态事故。  目前,虽然以道路生态学为主的诸多学科已陆续展开道路噪声对自然生态的影响研究。但从国际整体水平上看,道路生态学属新兴学科,研究积累较薄弱,尤其在道路噪声生态影响方面更是如此。目前研究虽已进行了较多鸟种的行为现象统计工作,但总体上仍很欠缺,且尚缺乏道路交通噪声对鸟类产生干扰的作用机理及作用规律的定量化研究。而国内该领域研究水平则严重落后,鸟类噪声反应现象统计相当匮乏,噪声干扰作用机理及规律研究几乎空白。而这恰恰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基础核心问题,本课题即针对这一国际前沿问题展开相关研究。  鸟类的鸣叫行为与其听觉作用关系密切,无论是在幼鸟的习鸣期,还是成年以后,正常的听觉输入对于鸟类鸣叫正常水平的维持至关重要。道路噪声的干扰恰恰会通过听觉输入导致鸟类鸣声水平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对成鸟而言基本都是可逆的,即噪声干扰一旦消失,则成鸟鸣声便会恢复至初始状态。而对于处在习鸣期的幼鸟而言,噪声所造成的影响不仅要比成鸟严重,且往往是不可逆的,将会影响其终生。尤其对于鸣声结构更为复杂的鸣禽类鸟种,此种影响更为严重。  鸣禽类幼鸟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期内是其鸣声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幼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影响其鸣声学习质量,从而造成其成年后与整个种群的交流障碍。依据鸟类的这种生物学特性,本课题选择鸣禽类金丝雀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室实验,使处于习鸣敏感期的金丝雀幼鸟在不同水平的噪声环境中完成鸣声学习过程,对习鸣期过后各组别幼鸟所具有的鸣声质量的量化指标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道路交通噪声特性因子(频率、声压级)与幼鸟鸣声质量(鸣声音素符合度、鸣声鸣唱型符合度、鸣声平均主频偏离度、鸣声声压级平均增长量)之间的关系规律。  研究结论如下:  ①证实金丝雀成鸟鸣声教习曲对幼鸟的习鸣质量至关重要;  ②道路交通噪声对幼鸟习鸣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干扰影响;  ③道路交通噪声“频率”因子的“高频”水平对金丝雀幼鸟习鸣质量的影响最小,“低频”与“中频”水平的影响大于“高频”,且二者程度总体相近;  ④道路交通噪声“声压级”因子的“+30dB”水平对幼鸟习鸣质量的影响最大,“+20dB”水平的影响其次,“+10dB”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小。
其他文献
历史街区一般都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源头,在城市中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同时也记载着城市的演变。由于近些年各大城市的城市化步伐越来越迅速,使城市中一些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已经显现出来,我国城乡关系进入到了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的历史时期。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下,传统乡村
叙事性景观是人类最早的景观形式之一。丰富的语义内涵是它自身的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作为景观发展的一个类型,具有叙事语义的叙事性公园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亲和力强、富有精
学位
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效率与人性的双重问题,在速度引导的时代发展之下,片面追求“快、大、最”的城市发展,必然造成了城市与人性关怀的脱钩。车与人、效率与生活的矛盾,已经成为城市
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是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动用了国家力量来
历史遗迹建筑有着悠久的文化信息。其中,重要的历史建筑区域体现着一座城市独特的风貌。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的消费与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历史遗迹建筑不
旅游城市体现了时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的旅游城市有着不同的面貌、不同的城市气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已经把满足精神需求放到了一定的
随着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稳步推进,各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正在不断增长,这使得城市气候明显恶化,城市热岛现象、能源消耗剧增等一系列热环
人类很早就产生了方位的概念,古人也通过辨方正位将方位观运用于各种日常生活中,并在建筑上有着明显的表现。在我国传统建筑空间中,园林建筑中方位的变化就异常丰富。由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