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热应力数值模拟及其热疲劳行为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any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者们在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热疲劳特性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但由于增强颗粒与基体、复合层与基材间热物理性能存在差异导致其在激冷激热的工况下作业时会形成热应力,热应力的存在对其热疲劳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论文采用高能球磨+真空烧结成功制备了界面结合良好、组织致密的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冷却速率、颗粒形状、颗粒尺寸及分布情况对复合材料内部热应力-应变场的影响;同时通过热震实验探究上述参数对复合材料的热疲劳性能影响,并对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研究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疲劳应力及其与疲劳性能之间关联性,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45钢基体与WC陶瓷颗粒由于热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存在差异,冷却过程中,复合材料内形成较大的热应力场,且颗粒受到压应力,基体中存在拉应力;复合材料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热应力随时间变化趋势不一致,冷速越快则热应力变化越剧烈,热应力即会瞬时被保留下来;球形WC颗粒在界面处热应力分布均匀,正方形颗粒在尖角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现象,且复合材料内热应力随着WC颗粒棱角增加而减小;随着WC颗粒尺寸直径增加其热应力逐渐下降,而基体中的塑性应变及其变形区逐渐增加;WC颗粒不同分布情况决定颗粒间距离。当颗粒均匀分布时,颗粒间距较大,干涉区应力影响可以忽略。当颗粒团聚分布时,颗粒间距较小,颗粒间应力影响区发生叠加效果,干涉区应力随着颗粒间距减小而增大,且在宏观界面处也有较大应力场。热震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不同冷却速率下其内部产生裂纹的数量与速度不一样,冷却速率越快则其内部产生裂纹速度最快且数量最多;球形WC颗粒复合材料内不易产生裂纹,不规则WC颗粒易在棱角处产生裂纹且随着棱角角度越小萌生与扩展裂纹的速度越快;颗粒团聚时,其易在颗粒间产生大量相互搭接扩展的裂纹;裂纹易在界面处萌生并扩展,当界面结合强度高时,界面处或颗粒内部先萌生扩展出多条交织在一起的微裂纹,最终使颗粒内部发生粉碎性脱落,若生成弱界面时,则裂纹会沿着界面四周扩展最终整体脱落。因此,为提高WC_P/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热疲劳性能,应选择球形或棱角较大的颗粒,设计合理的制备工艺使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中,同时,复合材料应用过程中尽量避免疲劳环境温差较大。
其他文献
掺杂的钙钛矿锰氧化物有着丰富的电子相图,各种不同的输运性质,以及多种物理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关于金属-绝缘体转变特性和庞磁电阻特性的研究较多。此类材料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增加以及芯片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散热是其面临的最关键的挑战性问题。虽然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出热导率高达500 W/(m·K)的金属基增强相复合散热材料,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迅速发展,其中的关键性元件—柔性传感器的开发和使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重视。柔性传感器开发的关键是要满足人体服用和运动的需要。由纺织工艺制备的
在吉林抚松地区出露一套太古宙角闪岩相变质岩石,其形成时代和成因机制长期悬而未决。选定其中的斜长角闪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
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发展极大提升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而美国GPS在船舶上的广泛应用对船舶交通更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我国自1994年开始自主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的发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通过向地面主动发射微波成像,能够获取丰富的地物极化信息,受昼夜、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已在地物分
气体检测的关键部件是气体传感器,现有气体传感器存在体积大、系统复杂、价格昂贵等问题,难以满足目前气体检测的需求。TiO2纳米管传感器以其低功耗、易集成等优点,成为气体
伴随着风电技术日趋成熟,风电产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风电场对其附近的气象雷达台站的影响案例也在逐年增加。由于风轮机的电磁散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在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距离远、高分辨和穿透能力强等有显著优势,近几年来在军事预警、态势评估、灾害预警、资源管理勘探、环
在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压力下,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清洁新能源的发展。化学链气化技术(Chemical-Looping Gasification,CLG)是一种基于化学链燃烧技术(Chemical-looping combustio